名——
英国雷丁大学在职博士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
法国国际音乐学院名誉院长
英国博恩茅斯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副主席
中国音乐剧研究会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电子音乐学会常务理事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专业高级编辑
路——
1996年,创办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任董事长、院长
1998年,创办北京市现代音乐学校,任董事长、校长
2007年,创办北京现代音乐艺术团、北京青年爵士乐团,任团长、艺术总监
2009年,创办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任院长
2010年,创办北京现代艺术传媒教育集团,任董事长
【题记】
“我是一个院长,我其实什么都没做,我只是盖了一座适合你们的房子,让你们来唱歌、跳舞,自由快乐地成长,这就够了!”
——李罡
时间慢慢倒退,几年前,一位母亲在痛斥着自己的女儿,对患有先天性咽喉疾病的她竟然想当演员的想法表示强烈的不满和不屑,高考结束后女儿进入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学习表演,母女冷战愈加严重,但是女孩儿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因为李罡告诉她:你可以。
毕业大戏演出——《下辈子你要做什么》。学校的礼堂灯火辉煌,女孩儿在如潮掌声和鲜花中一次又一次地谢幕,眼睛里满是辛酸的泪水,她说:我只想对妈妈说,下辈子我还要做你的女儿。坐在台下的母亲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愧疚和激动,走上舞台和女孩儿紧紧相拥。
李罡坐在台下也被这样的场景深深震撼,沉默久许,他只说了一句话——
真有下辈子,我还要做你们的院长。
我们不会忘了他。
他带领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几百名同仁,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引领他们走上艺术之路,成就他们光辉闪亮的艺术人生。
热爱艺术的孩子都是怀揣着绮丽的梦想来到这里,最后他们的肩上都生出了一双有力翱翔天际的翅膀,他们飞走了,飞远了,飞得更高了。
我想他们有时还会徐徐回望,曾经他们学会起飞的地方,我想他们今生都会念念不忘,那个给予自己筑梦翅膀的人。
春风化雨润心田,桃李峥嵘满人间。
他就是李罡,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的院长!
10多年前,李罡的名字在全国几乎家喻户晓,这源于当时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的50集电视讲座《通俗歌曲演唱技法》,而担任撰稿、主持、主讲的李罡就这样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尔后,各大报纸都用大量篇幅报道了李罡其人其事,如今,时光荏苒,这颗星又发出夺目的光芒,经过了10年的磨砺与付出,曾在中央电视台担纲导演、主编、制片人的李罡不仅续写了若干个引人注目的“第一”神话,而且鳌头群芳,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民营艺术大学——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
在李罡的领导下,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已经形成有着规范的办学层次和科学严谨的学科结构的知名艺术学府,凭借在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界的地位和实力被业界誉为“中国流行音乐教育的黄埔军校”、“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摇篮”、“东方的‘伯克利’”等。李罡以其艺术教育家的前瞻睿智与韬略、大无畏的勇气和魄力、坚定不移的信念与跋涉不惜的奋斗精神,带领“北音人”走出了一条异于寻常的崛起之路。“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人生也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十多年来,李罡秉承一个理想,作为现代艺术职业教育的领跑者,他愿意穷尽一生的精力去探索、去实践、去发扬我国的现代艺术精髓。
结缘艺术 志荐轩辕心欲奋
如果当初不是出于对中国音乐教育的探索与追求,今天的李罡也许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亦或是一位知名的主持人、音乐人。然而命运却让他与音乐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因此改变了他的生活,进而改变了许多追求音乐艺术的年轻人的路。
“以前我曾经唱过歌,也拿过奖,后来还担任过主持人,创办学校也是后来的事。”李罡笑言。
翻看李罡的简历,你会发现上面有一大堆头衔: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院长、北京市现代音乐学校校长、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法国国际音乐学院名誉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流行音乐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也许是天性使然,1958年出生于长春的李罡从小就对艺术极其偏爱,高考时李罡报考了吉林艺术学院戏剧系,在那所院校里,他学到了许多他以前从未领略过的东西,这为他以后创办艺术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我最初研究的是流行音乐,或者说钟情于流行唱法。”
1982年,从吉林艺术学院戏剧系毕业后,李罡被分配到吉林市话剧团工作。在话剧团的时光,总让李罡觉得很有成就感。也正是那段时间,他主演过《日出》、《最后一幕》、《唐太宗与魏征》、《高山下的花环》等多部话剧,在电视剧《五个半月的厂长》中,他还扮演了一位高干子弟,并执导过话剧《雷雨》、《秋海棠》、《一仆二主》等中外名剧。
1990年,当时身为吉林艺术学院大学教师的李罡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第四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通俗唱法中,他获得了三等奖。央视青歌赛自1984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已经成为音乐界的一项重大赛事,也是声乐界推出新人的重要途径。那届大赛首次出现了明星荟萃、强手如林、难分伯仲的局面,宋祖英、幺红、朱哲琴、张咪、解晓东、蔡国庆、梦鸽、万山红、张强、刘斌等参赛选手后来都成为了活跃在我国声乐界的著名歌唱家和一线歌手。
获奖后的李罡并没有沉迷于得到的荣誉和舞台七彩的霓虹中,他表现得异常冷静,在所有人都认为他一定会在歌坛上闯荡一番、哪怕稍作停留的时候,李罡却毅然消失在歌坛。“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对音乐又有了新的认识,并暗下决心,投身现代流行音乐教育,因为没有人能比我做得更好。”
为了把自己流行演唱方法的心得展现出来,李罡先后在长春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录制《通俗歌曲演唱技法》电视讲座50集,担任撰稿、主持和主讲。他的这一举动为他赢得了新的收获,他的节目获得“第三届全国电视教育节目评比”一等奖,两部共60余万字的同名著作也相继出版。对于流行音乐来说,这是第一个电视讲座,也是第一部专业著作。
1991年,李罡放弃了大学执教生涯,放弃了长春如日中天的事业,独闯北京,同年被调入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制作部担任导演、制片人、音乐制作人,他曾经为李谷一、毛阿敏、董文华、阎维文、刘斌、韩磊等歌唱家拍摄数十部音乐电视,几度将中央电视台“中国音乐电视大赛”的金奖和银奖揽入怀中。1993年重阳节,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杂志型栏目《夕阳红》,这个栏目开播的特别节目就是李罡操刀制作的。1994年,李罡调入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担任编辑、导演和制片人。2001年,李罡创办了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的《当代教育》栏目,担任主编。2001年,李罡又调入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创办了《魅力12》(后改名《魅力中国》)、《西部音画》栏目,任总导演、制片人。2003年,李罡担任了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春节文艺晚会”总导演。
2004年春节,李罡主持策划实施了中央电视台首届“西部民歌电视大赛”,出任总导演,这是建国55年来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大型原生态民歌赛事,也是被业界誉为“为拯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赛事,从那一刻起,“原生态”这个词才悄然走近电视荧屏。“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在第18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上屈居“宋祖英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之后,获得二等奖。
李罡为人低调,从不炫耀和包装自己,他总是在最需要“扬名立腕儿”之时,悄然转向调头,这也实践了李罡一贯的做事原则:实实在在做事,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在创立北音之前,我接触过很多行业,每一个阶段我都力求完美,因为那是我自己的,每一种经历都给了我不同的收获,都是我一生的财富。”从吉林话剧团开始的舞台生涯开始与艺术结缘,到中央电视台导演、主编、制片人的历练,再到之后创建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引领更多的人走上艺术的道路,李罡这种毅然舍弃安定的工作,优越的待遇,一心办学的做法,曾让很多人不解。但李罡告诉我们,艺术教育是我的至爱,只因为教育是一种延续,时间会让你看到欣喜的硕果。
在李罡身上,有很多经典的“第一”:他是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教授流行歌曲演唱技法的人;第一个在主流媒体上提出“原生态民歌”的人;第一个主持策划导演中央电视台“西部民歌电视大赛”的人;最重要的是,他是第一个将流行音乐教育引进大学课堂的人,第一个创办流行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校的人。他喜欢改革,喜欢做“第一人”,虽然要背负很大的压力,甚至被人误解,但是他从来都是心怀执念坚定不移,直至得到社会的认可。
潮头勇立 音乐传媒我行先
1996年,李罡经过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下定决心,以超前的办学思想、全新的办学定位创办了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从此开始投身音乐艺术教育事业。那时,李罡便认识到,面对中国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市场,我们的产业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我们需要为未来的文化产业提供音乐策划人、音乐制作人、音乐生产、销售、管理和版权交易等一系列的人才。即将成形的文化产业市场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缺口,急需这些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来填补,可是当时没有一所艺术院校能够培养这样的人才。
李罡沉思着,面对艺术的多元化,为什么不通过大众化的艺术教育、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美国著名教育家、‘大众化教育理论’的创始人马丁•特罗认为,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时,这个国家就进入了‘大众化教育时代’。教育部有关资料显示: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5%,这说明中国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时代’。但是,如果说中国的‘艺术教育’也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时代’,那些坐在象牙塔里,从事多年精英教育的教育家们也许不愿意承认。而事实上,今天的艺术,已经不再是只有少数人才有机会学习的一个专业,它是更多人能够从事的一种职业;艺术,也不再仅仅是一种创作活动,它更是一种创意活动;艺术,不再仅仅是一门‘艺术’,它更是一种可以创造无限衍生‘产品’和高附加值的‘产业’。”
李罡认为,日本GDP的1/4、美国GDP的1/5、英国GDP的1/6都来自“音乐及娱乐传媒产业”。到2010年,中国将有1亿人口进入与文化艺术相关的“产业大军”。而我们的艺术院校,在这样一个涙变的格局中将贡献多少可用的人才,我们的传统艺术教育体系如何积极主动地跟进和转型,我们多年来形成的艺术人才选拔模式和培养模式是否要被颠覆,传统一元论艺术教育的理念是否要被重新修正!这都值得我们深思。
“办学者的眼光决定了一切”,李罡认为,办学,首先要确立一种能够统领学校的理念。李罡在对中国音乐人才现状进行深刻反思后,对国外流行音乐进行了系统研究,头脑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想。
“起初我的头脑中也没有十分清晰的概念,很笼统,支离破碎,我就想用一根线把这些零散的思想串起来。”李罡在广泛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大胆地对学院进行了定位。“我觉得,中国加入WTO和北京成功举办2008奥运会,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教育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娱乐工业必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李罡进一步阐述说:“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北京乃至全国的艺术类高等院校中,为文化产业直接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支援的专门院校为数甚少,现代艺术人才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用人单位之急需,特别是具有多元化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现代艺术表演人才十分抢手。”
在对当前形势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李罡为学院的长远发展给予了准确的定位。“适应社会需求和城市化发展的机遇,是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始终坚持的基本目标。”在这种目标的指导下,李罡的现代音乐学院与公立艺术院校形成互补之势。
“我首先研究了国际背景,为自己的学院在国际上找到了发展的空间和定位。”李罡的目光是长远的,也是坚定的。在对世界音乐背景进行深刻分析后,李罡又开始对国内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目前我们的学院,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国内音乐艺术教育的空白。”今天的社会,现代音乐已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充斥着人们的方方面面。据李罡本人统计,在大众传播媒体尤其是广播、电视、音乐市场以及主流媒体中,现代流行音乐占据了全部音乐形态的95%以上。但我国的流行音乐教育状况却不尽人意。在他的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成立之前,全国70余所与音乐教育相关的高、中等院校中,尚无一所开办系统的现代流行音乐教育及设置相关专业,造成教学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
“现代音乐需要现代音乐教育,音乐的创作、制作呼唤人才,音乐的科研、策划呼唤人才,音乐的生产、销售、管理、出版呼唤人才……”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大机遇和大挑战下,李罡用他睿智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捕捉住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应运而生。他秉承现代音乐教育与社会接轨、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的艺术教育理念,开始了自己脚踏实地的追寻。
“当今的艺术教育不能仅靠艺术来支撑。30年以前法国已经把一所最著名的电影学院,更名为法国电影技术学院,电影学院怎么更名电影技术学院呢?但是看看当今的电影,看看美国的大片,有多少是传统的电影手段拍出来的,这一切都取决于“技术”,如果没有技术,电影还会在我们心中有如此深刻的震撼力吗?这就是现代教育必须跟进,传统教育必须关注的领域。”北音始终重视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学院很多课程的优化配置,都是为实现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原创型人才而制定的,李罡凭着一个教育者的良心,时时刻刻要为每一个孩子负责,为他们铺好路,给予阳光雨露,由衷地期盼他们的进步和成才。
十年奋斗,十年求索,李罡终于把自己当初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十年来,李罡的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已经实现了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发展的战略转移,成为国内音乐传媒、影视娱乐、国际演艺等教育领域的开拓者,其中流行演唱、爵士乐演奏、现代歌舞、音乐制作、音乐录音、艺术管理等重点学科和专业在国内艺术院校中处于领跑者的地位。目前,学院已经成为拥有15个专业、36个专业培养方向、396名专职教师、4000余名在校学生的综合性专业艺术院校。学院还被评为“北京市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中国十佳民办大学”、“中国最具就业前景民办大学”、“北京市市民满意学校”等荣誉称号。
事实证明,学院的成立弥补了国内现代音乐教育的空白,为促进和引导中国现代音乐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为现代艺术教育体系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砥柱中流 筚路蓝缕铸辉煌
如何把艺术不仅仅当作一门艺术去经营,如何把艺术做成产业,做成一流的文化产业?李罡一直思考着,探索着,努力着……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引起了李罡对“中国艺术教育”的深层忧虑。国内某中学一个“标准的差生”,一个注定被中国应试教育淘汰的学生,无奈之下赴美求学,8年后,他成为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并被老师称为“美国的天才”。这使他想起了朗朗,那位被美国总统请到家里做客的“世所罕见的钢琴奇才”,如果不是出国深造,他那赏心悦目又放浪不羁的“朗式风格”,又会有哪所国内大学敢于录取?“如果没有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我眼前这些多半不擅长驾驭字母和数字、进而与普通艺术大学擦肩而过的孩子们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学到什么?会怎样走完他们‘不被尊重’的艺术人生?如果没有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这些包括已经大学本科毕业、又来到学院学习的孩子们何时才能在一个多元化的教育环境里重新找到自己的专业、重新找到自我、重新建立自信,重新点燃希望?如果没有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摆在我眼前的这200多个名目繁多的金奖还会不会因为有了‘北音学子’而如此精彩?”李罡感慨万千。
北音是民办教育中优秀的典型,如果没有民办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是不可能实现的。有太多的目光都在关注国立的高等艺术院校,每年艺考来临时总是千军万马血拼独木桥,身心的巨大压力,不如人意的分数,家长的哀叹……这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就是莫过于每一年的这个时候,不知道有多少梦想都被无情的揉碎。
李罡说,我会接受这些与梦想学府擦肩而过的孩子,我会给予他们最大的鼓励和关注,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努力,我会让他们拥有一样精彩的人生。为此,李罡常常叮嘱他的同道: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决不会给任何至少表面看来缺乏优秀天赋的孩子筑起高墙。因为他知道,一个拥有超常才华的人才都具有独特的个性,不要讲“万山不许一溪奔”,应自信“竹密奈何泉水流”。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这条畅通的河道正等待着一汪汪清泉,我们只需精心地呵护、悉心地疏导,就会让细流汇成大海。
在十多年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终于成功实现了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发展的战略转移,成为国内音乐传媒、影视娱乐、国际演艺等教育领域的开拓者和先行者,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为那些挚爱艺术的生命找到了探寻和创造艺术的芳园。
成功之后再回首,李罡庆幸于自己对理想的执着,他感叹道:“学生的成功才是对自己办学理念的最大认可。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奠基未来 创一流教育品牌
成立现代教育集团,创办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打造国际文化产业教育园、北京九棵树数字音乐产业聚集区……李罡在2009年后做出了一系列惊人的举动。面对新时期现代艺术教育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和市场对艺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李罡经过近20年的探索,终于为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找到了一条与时俱进的发展道路,那就是用大学的科研和社会辐射力来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凝聚产业发展动力,利用校友的行业资源吸纳学生入行入职,全力推进学生进入产业主流。
2009年 5月14日,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但对于李罡来说,却是一个注定影响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此后100年的重要时刻。当天,李罡从天津市蓟县副县长汪清生手里,接过了紫红色的土地证和规划用地许可证,这就意味着天津国际文化产业教育园和天体文化艺术学院即将在这里落成。这个建设项目是经过天津市政府、市教委、天津市蓟县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其中“国际文化产业教育园区”占地1000亩,总规划建筑面积25-30万平方米,总投资8-10亿元人民币,学生总规模8000人(五年内)。
李罡说,天津蓟县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盘山是国家级5A级风景区,大学园区设在山水之间,能更好地体现天地人和的教育思想及环境育人的办学理念。“国际文化产业教育园区”落成后,还将直接吸引法国巴黎国际电影学院和英国博恩茅斯大学传媒学院与北音的合作项目在盘山落户。这里将建设10个院系、50余个专业方向,影音媒艺体管六大专业版块齐头并进。
2015年,盘山将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产学研创一体化的文化产业大学,初步形成中国现代影视作品、艺术品、动画、动漫作品、数字音乐作品、现代演艺产品创作、教学、交流、展示、交易和服务体系,作为一个地区性的艺术教育品牌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2009年10月,天津国际文化产业教育园暨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一期工程正式奠基开工。而2010年9月,盘山这座美丽而古老的历史名城,一座座现代化的楼宇将拔地而起;朗朗的读书声将唤醒沉寂了百年的柿子树;幽谧的山谷里将形成古典与民族的和声,形成爵士及摇滚的交响。
李罡说,五年以后,将有万余名文化艺术领域的名师高徒在这里,繁衍,生根,创作,发展。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希望,北音人对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和正在沸腾的 群山承诺:今天的播种,必将迎来明天更加丰盈的累累硕果。
爱因斯坦说: “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李罡坚信,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一定会秉承诚信传统,坚守理性良知,紧握时代脉搏,拓展教育空间,不断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教育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