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发布日期:2008年01月01日 浏览次数:

何 艳  (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

[摘要]

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两课”   网络文化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目前,从整体上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第一,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抵消作用越来越大
  现在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处于改革开放后最好的时期,大多数学生爱党爱国、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热情是不容置疑的。但目前我国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社会结构的多样化导致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这使得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增加。如目前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理想信念意识比较淡薄,对个人价值、个人利益看得较重,有的学生对国家、民族、党的利益考虑得比较少。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学生能在第一时间获知社会负面新闻、具有消极影响的社会言论等,因而对教师正面引导的可信性表现出选择的态度。同时有限的校园网阵地相对于无限广阔的网络空间,其教育作用显然会大打折扣。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明确

不管环境如何,高校的教育仍是对大学生思想最具影响的一环。确立教育目标是实施教育的前提,目前虽然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是明确的,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精英教育”已经转向了“大众教育”,即使不考虑环境影响,要求把每个学生都教育成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高度的国家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的人只能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一种“软性任务”,目标不是非常明确。高职高专的学生情况比本科学生更加复杂,有些学生成绩较差,但家境优越,没理想、不想学习、思想放任,这是高职高专的突出问题。


第三,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

目前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高校学生尤其是理工医艺等院校学生对此印象十分不好,以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认识降低。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必修课程,但是《21世纪人才报》最新数据显示普通高校一年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常或偶尔旷课的有五分之一,二年级有四分之一。有些大学生却对思想政治教育又爱又怵,爱的是,他们普遍对思想政治教育抱有很高的期望,有现实的需求。怵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花了时间又不解渴。有些大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比作“鸡肋”,认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第四,“两课”教材陈旧、教学方式单一

教育部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内容,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两课”)。目前,“两课”教材陈旧、版本不统一,教学方式单一,教育效果削弱久已为人诟病。2004年教育部把高校7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砍到4门,但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的教材。另外,“两课”作为“公共基础课”,其学科地位相对是较低的。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环节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全面部署。笔者在此基础上认为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环节的建设。


第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1、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

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目前高等院校开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内容,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两课”)四年制本科的课程设置应有四门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这些学科的开设,课程的安排,教材的选用,内容的讲解。一方面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联系改

作者: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