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辨析

发布日期:2008年01月01日 浏览次数:

罗华 (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影视戏剧学院)

[摘要]

电视纪录片是一种艺术地展现真实场景纪实性的节目形态,它通过调动电视手段,多角度地纵深挖掘生活素材,通过纪实的“真”来表现生活中的美和丑,藉以给观众提供一个评价生活的基点,一种真实的人生体验,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电视纪实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讲述的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透过凝练的生活,展示不同的人生,激起人们对自身及生存空间的审视。可以看出,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和灵魂,而故事性则是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艺术作品吸引和打动观众的重要元素。

 

[关键词]

故事化  情节化  悬念

                                                                       

国外的纪录片十分注重“讲故事”的创作理念,例如探索(DISCOVER)频道的神秘悬疑系列和历史人物系列纪录片在故事性上尤为见长。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前拳头板块“生活空间”的主题词“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则开创了国内电视专栏的纪录片在具体创作上“讲故事”的先河。现在,故事片的纪录化和纪录片的故事化已成为了一种存在的状态和趋势。例如,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的三部曲《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生生不息》、《穿越橄榄树》,就有意识地模糊纪录与虚构之间的界限,交叠着电影的真实与现实的真实。另一位彰显着纪实美学思想的中国导演贾樟珂,其作品如《冬》、《三峡好人》等也打破了纪录片和剧情片的很多传统形式壁垒,作出了很多跨形式的尝试。反过来说,很多纪录片导演越来越倡导借鉴剧情片的拍摄方法去创作纪录片,比如认为纪录片也应该有剧本(或者是起码的故事结构设计的文字脚本),认可对生活戏剧元素的激荡以及对被摄对象的指导等创作成分的介入等等。笔者认为,纪录片的故事性勿庸置疑,对于电视纪录片来说,不仅可以故事化,而且应当故事化。不过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在创作中去把握和实现故事化的问题。

 

纪录片的故事化

人类对于故事的胃口是不可餍足的,从故事诞生开始,人类就以各种叙事形式在改编与更新它,千百年来,不论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都已形成了本学科体系内一整套讲故事的技巧为人们耳熟能详,这就是已经论证和社会化的语言方式——讲故事。电视栏目纪录片同样推崇故事,法国巴黎ARTE电视频道纪录片编辑卢齐亚诺·里戈利尼也认为,纪录片是一个对任何东西发生兴趣的、对现实世界持开放态度的电影类别,是关注真实世界的各类题材,但它不是一板一眼的教科书,而是讲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所以,关于邮政,你可以去写一篇论文,但是关于一个邮递员,你要去拍一部纪录片。

当然,故事性并不是经典纪录片创作的必要条件,经典纪录片里的很多类型也不依赖情节化而生存。经典纪录片从来是对故事模式极具反省与批判,它反对对现实作简单化和功利化的判断与阐释,它重视解读现实意义的暧昧、歧义与矛盾,它从不让现实去被情节模式裁减,这是经典纪录片的艺术力量所在,同样也是经典纪录片的小众化与精英意识使然。然而,与从不考虑收视的经典纪录片不太一样,将镜头下的公众生活视为一种文化消费品的电视栏目纪录片对故事的追求是放在第一位的。

故事是“文艺作品中用来表现主题的情节,”它具备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够感染人。故事化的纪录片具备许多影视剧的元素,能吸引观众,这种取长补短的做法丰富了纪录片的表现力,同时,纪录片的故事性更优于影视剧为观众所接受和认同,同样的题材内容,当影视剧播映完毕,留给观众的只能是对一段艺术作品的回味和品评,而纪录片的故事性却具有折服人心的效果,这种效果来源于纪录片的真实。纪录片的选题又常因其时空上的大跨度,人物事件的独特性与显著性而有故事可讲。正是由于纪录片是真实又具有故事性的,作品更具有其它形式的电影、电视题材所难以企及的魅力。

所谓纪录片的故事化是指,在纪录片的创作内容上和表达形式上,强调情节因素,不仅以“讲故事”的方式代替过去一味地对社会生活的自然主义的刻板纪录,通过人的活动来见证重要事件,而且在题材选择和表现内容上偏向于人文世界的深度挖掘。

值得提出的是,纪录片故事化的概念,强调的是“化”,指的是一种创作发展倾向,一种动态,一种丰富纪录片表现形式和加强纪录片感染力的创作手段,其前提必须是客观真实,而非虚构和臆造。纪录片之所以成其为纪录片,关键

作者: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