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德育教育过程中的知、情、行

发布日期:2008年01月01日 浏览次数:

李结斌 (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音乐教育及管理学院) 

[摘要]

德育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班主任的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

知   行   情

 

德育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班主任的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

 

(一)以情育情,以情动人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动情。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在我们遇到有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继而恶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的时候,班主任在这时需要思考,不是武断地各挨五十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各地了解情况,并打算抓住这个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以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形式,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主线,让学生把班集体当做一个大家庭,每位同学都是大家庭中的你、我、他。要利用情感以情育情,以情动人来教育和感化学生。让同学们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二)以知育情,以情促知
    我们知道,单纯地对学生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知之深,爱之切”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班主任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上学期学校的一段时间德育工作的重点发在了荣辱关上我们趁此机会,在05级(1)班召开了一个叫《爱在我身边》的主题班会,同学们引用了很多发生在他们身边爱的故事来讲述,如有位同学给大家讲述了一段配乐小故事,“一个姑娘用自己的年轻生命,保护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丹顶鹤’的小故事。”听完故事很多同学掉下了眼泪,很多同学突然心灵被唤醒了,想到了自己父母对他们的爱,想到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爱等,在主题班会的自由发言的环节,部分同学激动的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要发奋学习报答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等等等。这样,无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血有肉的爱国、爱家、爱你、我他的教育。也就是说,认知越丰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

 

(三)以行育情,以情导行
    情感的另一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所以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以行育情,实践越多,学生的情感就越深,反过来,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实践,从而形成自觉行为。


    在以“爱护我们的校园”的活动中,我院学生纷纷行动起来,到西院去,在烈日下拔草,配合学校整修操场,奉献了自己的一份爱心。虽然事情不是轰轰烈烈,但却体现了北音学子对北音一份特殊的爱。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活动中,有些同学在老师面前一直是批评的角色,可在现场一直地埋头苦干,手磨出了泡,有的被草划出了血痕,然而他们自己却没觉察到,就在那瞬间,他们的灵魂迸发出怎样可贵的火花。我抓住时机,谈了爱校的含义,谈了什么叫高尚,使同学们从奉献中体会到自身精神的愉悦。这样,这使整个活动过程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氛围。


    总之,当学生不仅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世界,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而且也学会留心观察自身,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把精神力量也用到使自己本身变得更好、更完美的,他们才算真正逐渐成长为道德成熟的人了。而教师的责任之一就在于抓住良机,寻找学生对外界教育影响的最佳接受点,以情育人,最终做到知、情、行的统一。

 

 

 

[作者简介]

    李结斌    毕业于人民大学(夜大)文秘专业,从事教育行业二十年,在北京大成中学从教十年里,担任过教务员,教导员工作。2001年来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工作,担任音乐制作系班主任工作,现任音乐教育及管理学院-----器乐系执行主任。

作者:李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