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情感教育是古老而年轻的话题,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面对学生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代已赋予其新的内涵,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以德化人”,“以才服人”固然重要,但如果离开了“以情感人”,教育是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为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得以实现的基本因素。
[关键词]
情感教育品德教育感化人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中国自古传诵至今的俗语。它点明了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说明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而“百年树人”中又暗含有深刻的哲理:人如树,从小修枝、扶正,方成大材。我们经常讲“教育教学”,“教育”应在首位,“教育”即德育。中国古代文学家韩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诠释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为先,而“传道”即今天我们讲的思想道德教育。德育是教师育人的根本,同时也是广大家长,乃是全社会所希望的目标。对成功与否的评价不像教学成绩那样快而明显,它是一个长期的、见效慢的工作。但其影响深远,它影响着学生的一生,乃至社会群体,甚至是下一代。所以,作为教师应当首先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要把它放在各项教育工作之首,而且还应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与能力。
根据我在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我认为,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良好的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能够得到教师的爱,是每一位学生最起码的心理要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而教师要把爱心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是情感教育的基础。一般来说,表现落后的“问题学生”即“后进生”他们的意志品质相对较弱,做事缺乏耐心和信心。只要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持久的耐力和真挚的爱心。不把这些学生置之度外,而是用理想去播种理想,去培养文明,去启迪智慧,去塑造心灵,后进的学生也可以进步的,能够得到健康发展的。例如;我班有这样一名学生,该生因年龄较小,父母过度宠爱,使该生养成了较强的个性,暑假期间滞留在北京交结了一些社会上的所谓朋友,开学后沉迷于此不能自拔。经过对该生的了解与观察,我认为该生只是一时的冲动与迷茫,是青春期必经的过程。经多次反复的促膝谈心,终于取得了该生的信任并让她说出了心里话:她认为自己已经变得很坏了,父母亲对她都已经失去了信心,暑假期间她以拒绝给家里打电话,断绝了与父母的联系,她对自己已经放弃了信心不知道今后的道路应该如何走下去了。面对这些,我没有采取鄙视放弃的态度,而是以一个朋友的心态去对待她、关照她,首先让她重返课堂,脱离现有的坏环境,回到集体的大环境中,与此同时,及时与她的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家长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以取得家长的配合,经过多次交谈说服该生得到了家长的原谅,消除了心理负担,一身轻松的投入到学习中。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我又与班委会的成员达成一致,给与该生以应有的关心与爱护,使其真正感受的集体的温暖,真正融入到集体中。在今年的我院举办的辩论赛中该生主动请战以自己良好的表现为系里争得了荣誉,自信心也得以极大的提高。她曾动情地对我说:“老师,现在我才感到时间对我来说太宝贵了,如果现在我还不抓紧好好学习那我的这一辈子不就完了吗?到时候我对得起谁呀?”虽然这里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我相信这是她发自肺腑的心声。所以说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心灵撞击,情感交融和呼应的过程。情感交融和呼应,离不开平等、真诚、相互尊重和关爱。只有借助于情感的能动和催化,受教育者才会愉快主动地接受教育。
情感教育还具体表现在尊重和信任学生上。自尊心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发现学生做错了事,就恨铁不成钢,不去积极地帮助学生分析原因,而是一味地训斥、指责,向学生家长告状等,既伤害了学生自尊心,又容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乃至对抗情绪,导致教育失败。心理学认为:赞扬、勉励可鼓舞勇气,提高信心。因此我们要坚信那些表现落后的学生是向往进步的,是能够进步的。只要对学生抱有热切的希望,并经常予以鼓励和帮助,都会给学生带来安慰和鼓舞。如当他们能够在内心深处接受这种期望,并按老师所希望的去做,就会获得成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把关爱倾注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