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黎锦晖(1891-1967),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是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为活跃的音乐家、教育家之一。他曾先后担任“国语专修学校”校长;创办《小朋友》周刊,任主编;创办“中华歌舞专修学校”,任校长;创办“中华歌舞团”、“明月歌舞团”,任团长。在此期间,他在推广国语,儿童音乐教育以及歌舞表演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育史、戏剧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创作手法儿童音乐创作流行音乐创作歌舞活动
黎锦晖,字均荃,1891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城郊石印乡白竹村,在家排行第二。他的父亲黎培銮是晚清秀才,其8个儿子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人称“黎氏八骏”。他从小受到中国民间音乐和戏曲的影响,熟知湘剧、汉剧、昆曲等戏曲,能演奏古琴等多种民族弹拨乐器。“五四运动”后,黎锦晖开始投入到推广新文化、新音乐运动中,他将音乐创作和儿童教育相结合,创作了12部儿童歌舞剧和24首儿童歌曲;他将音乐创作和社会文化需求相结合,开创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先河;他将音乐活动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歌舞学校“中华歌舞专修学校”,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歌舞演出的歌舞团体“中华歌舞团”(后又组建“明月歌舞团”)。在二三十年代,黎锦晖的音乐创作和音乐活动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黎锦晖的音乐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音乐创作,另一个是领导歌舞活动。
在音乐创作方面,他主要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儿童音乐创作时期,主要从20年代初到20年代末,主要通过由他任主编的《小朋友》杂志发表作品,推广其作品,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第二阶段是流行音乐创作时期,主要从1927年到30年代中期,主要通过唱片发行、歌舞表演等形式进行传播,其流行程度之广,不仅享誉全国,甚至还远扬东南亚。
1.儿童音乐创作
在儿童音乐创作方面,黎锦晖主要延续了“学堂乐歌”选曲填词的做法,大部分曲调都是来自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其次是西洋音乐,再次才是新的创作。特别是在儿童歌舞剧中,甚至有很多段落直接引用了戏曲曲牌和民歌旋律。他发表的11部儿童歌舞剧除了《小小画家》全剧的音乐都是他全新创作之外,其他10部都或多或少的借用了中国民间音乐或西洋音乐的元素。
如他在1922年创作的儿童歌舞剧《葡萄仙子》中运用了大量的民间曲调和一些西洋旋律。黎锦晖在《葡萄仙子》的剧本中(第五项:曲谱目录表)明确的说明了他的音乐素材来源:
例表
次序 |
标题 |
体裁 |
某场用 |
每遍时间 |
拍子 |
1. |
相丝影 |
潮州雅乐旧曲 |
一 |
1.00秒 |
2/4 |
2. |
心声 |
新的创作 |
一 |
2.30秒 |
2/4 |
3. |
四季花过门 |
中国民间旧曲 |
一至六 |
略 |
2/4 |
4. |
云中曲 |
新的创作 |
二至六 |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