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林秋离:创作的练习永远不能停止

发布日期:2010年10月26日 浏览次数:

林秋离给出同学们最真诚的建议

 

  10月20日,台湾顶级词作家、海蝶唱片经理林秋离来访我院,并在我院综合报告厅为同学们带来一场生动的大师讲座,我院音乐传媒常务副院长王磊出席讲座并为来宾颁发“北音客座教授”证书。讲座结束后,林秋离接受了我院记者的专访,作为著名词作家和唱片公司负责人,林秋离从创作和市场两方面为同学们的学习提出了建议。

  记者:唱片市场逐渐趋于音乐网络时代,数字音乐“单曲时代”对唱片业的冲击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您怎样看待流行音乐的未来?

  林秋离:传统的CD唱片只是音乐载体中的一种,从黑胶唱片到卡带盒带再到CD,“载体”本来就是一种落伍的存在,它具有时代性,被淘汰有必然性。早期大家可以接受CD这种实体音乐,但是现在大家习惯从更快速的手机上、电脑上买到这些合法的正版的音乐,这不是谁取代谁,而是一个时代的趋势。其实在内地市场数字音乐的比重早已超过传统唱片,但作为唱片业上游的我们来说,购买音乐的消费行为还是存在的,像KTV就是一种购买音乐的消费行为。合法地从数字音乐的买卖中取得版税,然后分配给创作者,创作者取得收入做出更高品质的音乐,这是一个好的循环,这样才能让这个行业继续发展下去,而且这样我们还能很轻易地杜绝盗版的存在。此外,如果以后可以从可控制的网络、手机平台上下载音乐的话,我们可以做很多音乐上的特殊处理,这样音乐会更好听、好玩,收藏的价值也会更高,我乐于见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记者:现在从事创作的年轻人很多,原创作品数量也很多,但能发表的数量却有限,您觉得原因是什么?

  林秋离:唱片的收歌不是好听就好,还要兼具和艺人属性的结合,以及跟整张专辑定调和方向的结合。每个公司定位一个艺人,一定有他定位的属性,就像林俊杰(海蝶旗下著名歌手)online game boy 的形象,定了这个方向之后我会去收集这个方向适用的歌曲,而一般投稿者不能接触到这么核心的资料。在台湾我们会把词曲作者签给版权公司,像大石版权公司,它会从邀稿的唱片公司取得收歌的资料,然后告诉作者,作者就有机会写出正确方向的歌曲,让唱片公司采用,零星的投稿是不科学的。所以我建议有心创作的作者跟有制度的版权公司合作,投稿到这些公司,让这些公司把歌曲交给唱片公司,这样可以使整个工序形成较透明快速的管道,会让创作的人找到门路,不用一天到晚乱敲门。

  记者:现在的原创作品,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越来越少,您觉得是什么原因?

  林秋离:缺乏老师。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我会经常给海蝶旗下的版权公司签约的词曲作者上课,甚至在每一次选歌会议上我都会借机再给他们上课。我很愿意把我懂的都教给他们,我基本是毫无保留的,因为我觉得华语市场需要更多新的血液进来。但内地的这块东西还没有被养成,没有老师告诉词曲作者该怎么做,版权公司也才刚刚起步,内地这代的词曲作者很多还是照着本能来写,而不是按照市场概念来写。这点是未来需要加强的地方。

  海蝶公司现在整个重心也转到了内地,明后年我可能会选择每年中至少半年开一些这样的课,不管是在海蝶内部的版权公司,还是北京的学校里,做有系统的教学,培养一些致力于投入这个行业的人。我想告诉大家,只要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你可以靠这个东西去赚钱,而不是投机式地或者碰撞式地敲开这个门。

  记者:请问您做音乐时如何把握艺术和市场的平衡点?

  林秋离:我的经验。多年来我一直是一个自由作者,接受各类经济公司、各类歌手的约稿,他们会和我沟通他们的设想、创意、方向,当专辑出来后,我也在回过头来印证我当初的做法在专辑里是否有呈现。我写了多少首歌我就验证了多少回,这样的事我做了几百次,我的经验的累积已经让我成为在这方面非常有说服力的人,可以说我们这样的人是在整个市场竞争机制里训练出来的。目前还没有学校教授这些事情,未来我想教一些学生,不仅仅是写词,同时我还要教他们怎样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做一个企划。

  记者:作为一家唱片公司的老总,您选择艺人的标准是什么?

  林秋离:我会选择的歌手,单项的素质必须非常突出。像阿杜(海蝶旗下著名歌手),他本身的文化素养并不高,但他有沙哑的音色、质朴的个性,光凭这一点我就可以大做文章了。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向,碰到不同的人会展现不同的面向,你可以吸引某些人是和你某些面向有关的。要成为歌手,一个面向突出就足够了,但这个面向要强大到能够吸引很多人就必须十分明确。就像林俊杰,他突出的特点就是他的创作能力,而且很能唱,这就是他和其他歌手的不同。公司赋予他game boy的定位,不过是在市场上做个区分。

  记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学生们创作出的歌曲更符合市场需求?

  林秋离:学校可以规划出一个科系是直接针对流行市场进行研究的。未来中国大陆音乐市场一定会走到一个合理合法版权付税的方向去,会有大量版税分配给这些词曲作者,每年可能会有上百亿的量要分配,这是非常庞大的收入,会支撑起大量的版权拥有者,如果非要等到那一天来临再采取行动,会引起很大的混乱。所以我希望即使是学校也要去正视这个问题,不是从传统的观念去考虑,一定要来得及让同学们很快速地赶上这班车。当将来他们可以从作品中收取到大量的版税,可以衣食无忧地生活的时候,那时他们就是最好的样本。我认为学校应该更加快脚步,用更专业的眼光、精神去找,赶快成立这样的科系,有计划地去培训、去输出这样的词曲作家。

  记者: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建议?

  林秋离:多听、多练习。不要以为写一个对的东西就是你的作品,如果你的作品没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我不认为那是作品,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你写这个东西出来的目的,甚至你的东西要给谁唱你都不知道。多听,多练习,遇到一个不错的老师,认真学习他教给你的东西,当自己的作品到一个不错的程度,跟大石这样的版权公司接触一下,让他们听一听,也许他们会给你一些建议,然后再练习。练习是永远不能停的事情,任何行业都是,尤其是和创作有关的东西。天才也许有,但不会很多。

  记者:这次来我们学校讲课的感受是什么?

  林秋离:以前我在台湾大学里也上过课,都是单堂式的演讲,还没有连续正式授过课。在内地还没有任何正式的讲过课,这是我第一次在内地的学院讲课,北音的学生对音乐创作的热情都很强烈,也有不错的音乐底子,讲座上王磊院长已经给我颁发了客座教授的证书,以后根据学校的规划,我会在这里长期开课。

 

相关新闻:

台湾著名词作家林秋离来我院举办专题讲座 http://news.bjcma.com/bydjt/5883.html

作者:图/武力飞 文/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