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运河” 感受“副中心”—— 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组织学生观看《京城大运河》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07日 浏览次数:

 

 

 

水波为曲,桨帆当歌,一河千载通南北,中国大运河的故事源远流长。百余名来自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的学子们在《京城大运河》的带领下,在交响乐、京剧、合唱的跨界融合中,探寻京城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故事,品鉴大运河这一意蕴深厚的史书画卷。

近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品,北京交响乐团、北京京剧院联合制作的大型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在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演出,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组织了近百名学生代表前往观看,让学生们深入感受副中心发展建设、感受大运河历史和文化。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北京城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见证了城市的沧桑巨变,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扎根通州28载、深受“母亲河”大运河文化滋养的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一直以来始终坚持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大运河文化为己任。2018年,北音在办学二十五载的契机下,以北音之力,以艺术的手段,带着反哺运河的初心,在习总书记视察通州时发表讲话一年后,打造了国家和北京市双项艺术基金支持的首部运河题材鸿篇巨制——大型原创历史传奇音乐剧《天地运河情》,该剧自2018年6月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至北京站巡演结束,吸引了有3万余名观众走进剧场,共同见证了运河文化的传播。2019年,为纪念大运河成功申遗五周年,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院长李罡作词作曲,著名音乐人方晖编曲、著名混音师王磊混音的大型音乐作品《大美运河》在北京·通州运河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正式亮相,该作品陈述了运河的历史渊源,带着对运河及这片沃土的敬意与赞美,悉数家珍,描摹了运河承载的宝贵文化,作品的舞台呈现也是尤为新颖,融合了美声、戏曲与说唱,舞蹈结合了中国舞和戏曲舞蹈,用更具有线性流动感的舞蹈动作突出了运河的历史传承性,说唱与戏曲的结合,碰撞出了新时代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次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品,北京交响乐团、北京京剧院联合制作的《京城大运河》,是一部以贯彻落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大运河文化的总要求,展示北京大运河历史文化和全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就为出发点创作的大体量的、完整的京剧交响套曲。作品采用京剧不同流派的典型声腔与交响乐结合,整体具有完整结构,每首曲子具有独立主题。《京城大运河》委约作曲家杨乃林,编剧翁思再、李东才创作,由北京交响乐团艺术总监、首席常任指挥李飚执棒,北京京剧院、北京交响乐团、北京音协合唱团联合演出。演出呈现方式上,也将综合舞美、灯光、服装、多媒体等多种舞台元素共同呈现。

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积极响应通州区宣传部号召,第一时间组织学生走进剧场观看演出,感受大运河文化的舞台魅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在年青一代学子中的传播,激励年青一代学子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

演出后,北音学子们纷纷表示:“通过京剧的形式感受到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底蕴,看到大运河串起的漕运码头、验粮楼、张家湾、运河号子等场景,我们对大运河和城市副中心又多了一层了解!希望有机会我们能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者:编辑/津平 责编/郑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