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音名师]王磊:录音与教学的二则运算法

发布日期:2010年10月10日 浏览次数:

王磊近照

混音大师王磊

王磊受邀上海音乐学院讲座

 

 

【前记】


    王磊,国内著名录音师,中国录音师协会理事,音乐传媒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录音艺术系主任,副教授。音频应用/MIDIFAN、录音混音/Pro Tools专区版主。曾与臧天朔、任贤齐、黄品源、李宇春、周华健、孙俪等多位知名歌手合作,担任多张唱片、单曲的录音制作工作。2006年为歌手胡杨林录制的歌曲《香水有毒》红遍大江南北,同时王磊也在录音界名声大噪。2007年9月成立Allanwang Mixing Studio,任制作总监、混音师。


    虽然早知道王磊是音乐传媒学院的副院长,却一直习惯称呼他王老师,因为总觉得年轻帅气的他与人们传统印象中的“院长”太不一样了。在学校中遇到他,你甚至会把他误认为一名学生,如果是老师,也一定会是那种告诉学生不要墨守成规、要坚持自己理想,会千方百计想出新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在课后和学生一起打篮球的酷酷的老师。


    采访在刚刚装修完不到半个月的“AllanWang”录音棚里。柔和的灯光,舒适的沙发,漂亮的吊灯,素雅的壁纸,录音棚像一个舒适温馨的家,让人一进到里面就会感觉到心情很放松。录音棚的墙上挂着许多空着的相框,王磊老师告诉我,那些相框是要装以后在这个录音棚里产生的专辑的。相框并不多,相信以后在这里产生的作品远远大于这些,这也让我对什么样的作品才能上这面墙好奇不已。


    在优美的环境下,采访也变得不像采访,好像只是朋友间的聊天,他娓娓道来,我细心聆听。王磊老师说,很多人说他傲,这和我印象中的他完全不一样。印象中,他很亲切,会尽量配合我们的工作,完全没有架子,所以才会一直把他仅仅当成一个老师。但随着访谈的深入,我渐渐可以理解“傲”的评价从何而来了。当他谈到录音,“傲气”就情不自禁流露出来。但对于这样一个年轻人,我想谁都会容忍他的“傲”,毕竟,他有“傲”的资本。

 

差点成为歌星的录音天才


    来北音以前,王磊没有系统地学过音乐,当过文艺委员,喜欢带领着大家排舞唱歌;在唱片店打过工,在与磁带打交道的过程中对这个能产生美妙音乐的小小盒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歌厅里做过调音师,会在别的学生猛背单词的时候每天不厌其烦的翻阅厚厚的英文字典只为搞懂先进的调音设备的说明书……这些是他与音乐的全部关联。高三时,身为美术特长生的王磊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预料但却改变了他人生轨迹的决定:报考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当初如果不走音乐这条路,就去学美术了。虽然老师说我画画很有天分,爸爸也从事过美术工作,但我还是觉得音乐更适合我。”


    决定走音乐之路的王磊正巧看到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李罡院长主持的《通俗歌曲演唱技法》,又在《通俗歌曲》杂志上看到北音的招生信息,院长就是李罡,“我觉得学流行音乐就应该去找这个人,就来了。”


    当初报考北音,录音专业只是王磊的第二志愿,“第一志愿是流行演唱,怕自己考不上才报了一个第二志愿。”当时考完流行演唱,又直接考录音,由于王磊在高中的时候就做过调音师,王少杰院长(音乐传媒学院院长)一下就看中了他在录音方面的天分,把王磊“拉”进了录音系。“当时王少杰院长跟我说学录音也一样可以学流行演唱,而且还可以自己给自己录专辑。我本身又做过调音,从小就特别喜欢磁带这个东西,觉得录音跟唱片的关系挺多的,所以我觉得学录音可能跟我那个年代的梦想比较接近。”


    在学习录音的同时,王磊也没有放弃他关于唱歌的梦想。“在上学这一年半里,我给自己录了三张专辑。因为我当时和带我实践课的李勃刚老师(《北音传奇1专访嘉宾、现中央电视台新闻部录音师》)关系特别好,录音棚钥匙基本都在我手里,每天晚上我就去给自己录专辑。”提起起这段往事,可以看出王磊对校园生活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恩师的感激之情。“在学校上学的时候,最难忘的事就是老师们都对我很好。”

为了坚持音乐理想留校执教


    临近毕业,王磊进入北京电视台实习,由于表现出色,实习结束时,王磊收到了北京电视台递出的橄榄枝。而这时,学校也向王磊发出了留校执教的邀请。“当时有些犹豫,北京电视台机会是很多,但电视台的音乐录音特别简单,每天更主要的是扛摄像机拍东西,我是学音乐录音的,他要求的东西可能跟我的音乐录音这个理想不太一样。”


    最后把王磊“拉”回学校的,还是当初把王磊“拉”进录音系从而挖掘出他特殊的录音天分的王少杰院长。“他说我有老师的样子,比较适合教书。我还是比较适合回学校。”最后,出于对学校的深厚感情,也出于对自己音乐理想的坚持,王磊留在了学校。这一留他就再也舍不得离开。


    最初,一下子从接受知识的人变为传授知识的人,王磊很不适应。“一开始教课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记得我第一节课的时候紧张到腿都一直抖,到底怎么上下来的、课上讲了什么,一下课我就不记得了。”然而慢慢的,随着近些年教课越来越游刃有余,王磊也发现他已经不可自拔地爱上了这个职业。

    “我就觉得教书对我来说是特别大的享受,我喜欢把我所有的知识传输给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锻炼。”由于每次上课都要面对着四、五十个不同的思维,合理地解答年轻的思维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王磊的思维也变得特别开阔,“我的经历与得到的锻炼是其他录音师做再多音乐也得不到的。”


    教书育人11年了,当被琐事缠身搞得身心俱疲的时候,当光是大量的录音混音工作就占据了几乎所有时间而没有时间休息的时候,当想到教育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与收入不成正比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放弃教师这个身份?王磊的答案是:没有。“做老师最大的满足感应该就是幸福吧!我现在经常会被这个行业内的其他录音师混音师说‘桃李满天下’。确实是,北京现在 90%的录音棚里都有我的学生,这种成就感是你做录音师做到多高都没法和我比的,所以我永远不会放弃教学!”从录音系教师,到教研室主任,再到录音系主任,到今天的音乐传媒学院副院长,变换的不仅是头衔,更是王磊对教育工作的付出与责任。十年,上千名学生,活跃在各个音乐制作公司,“没有比我更幸福的录音师了!”谈起学生的王磊,脸上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独属于教育工作者的坚定眼神使人坚信他会把这份责任继续下去。此时的他不是业界知名的录音师,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民教师,却也是最伟大的人民教师。

曲线走进流行音乐领域


    毕业后留校做教师的王磊依然继续着他最爱的录音混音工作,在实践的学习中一步步前行。王磊是令人羡慕的,作为老师,他 “桃李满天下”,作为混音师,他年轻有为,硕果累累。但如今在流行音乐领域小有成就的王磊,最开始并不是直接做的流行音乐的录音混音工作。


    王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作品,是99年中央电视台的七一晚会,整台晚会都是由王磊一个人录音、后期合成。之后,王磊跟着著名音乐制作人、我国顶尖级录音师“老哥”录了三年的摇滚,崔健、臧天朔、军械所、北京男孩……师从于老哥的三年时间里,王磊学到很多东西。离开老哥之后,王磊又去录了三年的民歌和管弦乐,老师是中央广播电台的龚寅生,这三年,他又几乎和所有民歌大腕儿合作了个遍,宋祖英、白雪、阎维文……直到六年前,王磊才开始做流行音乐,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混音上,“录音和混音是分不开的,但混音是一个真正做音乐的过程,一个作品究竟是不是一个好的作品跟混音有最直接的关系。它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但开始混流行音乐的王磊发现,内地流行音乐的混音与港台有一定差距,与欧美的差距就更别提了,“这些年我对录音和混音的学习从没停止过,实际上我工作了多少年,就学了多少年。在这个行业里,很多顶级的录音师都是我的老师。”


    努力,追赶,超越,王磊最终在流行音乐领域作出了名堂。

《香水有毒》与之后的从新出发


    2006年的一首《香水有毒》不仅造就了年轻歌手胡杨林,更是让一个名叫王磊的混音师在业界一夜成名。


    “那时候那首歌在网络上先火了,但唱得一点也不职业,配乐只有一架钢琴。”胡杨林找到制作人江建民(台湾著名音乐制作人)帮她做这首歌,而深知王磊混音实力的江建民把王磊推荐给了她。“我第一遍听就觉得这歌词写得实在太好,听完能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但刚混完的时候我没想到这歌会火成这样。”


    王磊没想到的是,《香水有毒》成为那年无线sp第一的歌曲,还蝉联了好几次ktv点唱率第一名,得到了歌迷的热烈追捧和专业混音师的普遍认可。就这样,随着歌曲的爆红,王磊打响了知名度,也成为了胡杨林的首席混音师,胡杨林的两张专辑,主打歌全部是他做的混缩,因为她说“王磊对我的声音太了解了,他清楚我要给人传递什么情绪”。胡杨林的第二张专辑,王磊一个人混了6首歌,“那张专辑里除了我混的就是台湾人混的,那时候我觉得我和台湾人比不差什么,也开始有些骄傲了。”成功来得太突然,于是,一些小膨胀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还好,这个膨胀期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不久,王磊就遇到一个小小的打击。制作魏佳庆专辑的时候,王磊再次感觉到了与港台混音师的差距,这时他才明白,自己虽然有进步,但别的人也都在往前走,骄傲自满只会让人裹足不前。想通了这个道理的王磊不但没有被小小的挫折打倒,反而整理心情,以更乐观积极的心态从新出发,开始踏踏实实地做好音乐。


    “前年混的一张格里杰夫的专辑算是比较满意的作品,但那张母带被做的很差,有几首歌刚听完母带我就忍不住哭了,辛苦了一个月的作品被人毁得一塌糊涂,挺伤心的。”说起那张专辑,王磊还是一脸遗憾,但乐观的他也很快调整了心情。“从那张以后,我所有歌都挺不错的,但要问我到今天为止哪首歌是我最满意的,应该是还没有。混音是一个遗憾的艺术,永远都追求不到头。”


    也许正是这种不断探求的精神,让王磊的好作品一首接一首。今年年初,王磊混了一首徐誉滕的《李雷和韩梅梅》,这首勾起无数80后美好回忆的歌在年轻歌迷之间迅速窜红。但王磊已经不太关注这些了,现在的他更加关注的是音乐本身,至于红不红,好的音乐自然会吸引人。

两种生活,一样精彩


    老师与混音师,更喜欢哪个身份?王磊说,哪个都不可缺。“我的职业一直是两个,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录音师和混音师。我一直没有离开我最喜欢的职业,就算是当老师,我教的也是我所喜欢的录音。”


    目前已是北京现代音乐学院音乐传媒学院的副院长,王磊被业界的其他录音师戏称为“整个录音界里行政职务最高的录音师”,对于这个善意的玩笑,王磊一笑置之。王磊说,目前国内的录音与欧美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个差距是“意识上的差距”,是源于我们的流行音乐与欧美的流行音乐的差距,而提升国内录音整体水平的关键在于把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们的基础水平带到一个档次,“所以把现有的知识传播出去,意义重大。”


    05年以后,王磊就开始大力推进录音系的课程改革,包括邀请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来校授课,强化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创建全国独一无二的课程设置,所有课程和市场紧密结合……逐渐地,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的录音系成了全国知名的专业,王磊也成了这个知名专业最重要的标签。


    但王磊的“雄心”远不止于此,把自己的知识传播给全国爱录音、爱混音的人,提升国内录音混音的整体水平,才是王磊的最终目标。为了这个目标,王磊先后到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浙江传媒大学、上海师大等专业艺术院校进行录音混音的专题巡讲。来听讲座的不仅是学生,还有各地的录音师,几乎场场爆满,有的人甚至无论王磊到哪讲座都会去听一遍,已经成为超级粉丝了。王磊说他会一直做下去,因为“没有退路了”。


    转换到录音师的身份,王磊对未来有另一番憧憬。自2007年创建“AllanWang”音乐品牌,王磊一直很努力地做自己心目中的音乐。刚刚装修完还不到半个月的录音棚更像一个舒适温馨的家,但它却是王磊的小小“发电站”,不知道未来会有多少好音乐在这里被创造出来。“这个棚在北京私人录音棚里肯定能排进前五!它以后面对的是一些台湾的歌手和四大唱片的歌手。其实录音棚是次要的,我的计划是把“AllanWang”做得更大。我成立了一个文化公司,以后会签艺人和一些影视演员,现在已经开始筹备第一次会议了。”谈到未来,王磊眼睛闪闪发亮,信心满溢,骨子里的骄傲一不小心就流露出来。


    这就是王磊的生活,在教师与录音师之间自由转换着,有时教师的比重多一些,有时录音师的多一些,王磊在这两种身份之间做着简单的加减运算,快乐又骄傲。如果你也同时拥有两种精彩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骄傲呢?

作者:图/杨一 文/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