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音乐传媒学院教师张志伟:用音乐和声音重塑一个听觉世界

发布日期:2013年11月04日 浏览次数:

张志伟近照

张志伟担任音乐人创作的京剧街舞剧《融》在第15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展演

国内媒体就作品《融》采访张志伟

张志伟在教学中

声音设计课堂

 

  他是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音乐传媒学院声音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他是中国领先在线游戏领域的一名优秀年轻的声音设计师,他是一名融合古典、现代、民族、电子、New Age为风格的独立音乐制作人。

  他率先在国内现代音乐高等专业院校中带领建立起国内首个声音设计专业,他带领的声音设计专业学生制作的毕业作品被国内声音设计届翘楚啧啧称赞,他带领教学的首批国内声音设计专业毕业生在即将跨出校门之时,被国内各大游戏运营公司预订一空。

  由他担任音乐人创作的京剧街舞剧《融》在第15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引起谭盾、杨丽萍等国内一流艺术家的高度关注,由他担任编曲被邀约创作的《红拂夜奔》、《赛马》等多次搬上央视“民歌中国”、江苏卫视“春晚”等电视节目,且备受好评;他善于挖掘中国的民族元素,善于将不被关注的边缘文化拿来吸收,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他精通西方古典与现代乐,通晓戏曲、昆曲、武术,通晓文学与古诗词......这一切的一切造就了今天记者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位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凭借创意走出的北音教师张志伟。

  特立独行 潜心学习出成绩

  11年前,正当人们刚开始了解并通过音乐考取大学之时、正当国内各大音乐学院学生沉静着迷于西方古典乐之时,凭借对艺术、对音乐敏锐嗅觉的张志伟在就读古典音乐学院的同时,已开始借助网络独自研究起数字音频制作音乐。而钢琴和声乐都不是学院最出挑的张志伟,却是当时唯一玩现代音乐、玩键盘且最出色的一位,他也总能在各式各样市级、省级的艺术赛事中,凭借特别的思路、出众的改编获得各赛事冠亚军。

  大学毕业后,有着稳定工作的张志伟,又冲着对数字音频的渴求与热爱,放弃工作北上,来到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音乐传媒学院学习音乐制作。教学思路开放的北音,凭着多年育人的经验,特批了他跨年级学习的要求。那一年,有着音乐制作底子的张志伟横跨三个年级,用一年时间学习了其他同学三年的课程,“我把自己所有不会的课程全部排进我的课表,每周的周一至周五全天我都穿梭在学校各个教室,那一年,我也把自己心中多年的疑惑都解开了。”张志伟如是说。最终,张志伟没有辜负自己付出的辛劳和老师给予的厚望,在英国伯恩茅斯大学来访北音期间,由他配乐的作品《神笔》在众多学生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最高评价,就在那一年,张志伟也被传媒学院院领导给予批准留校执教。

  因材施教 系统模块化教学引关注

  张志伟一直希望自己的课堂是生动的,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留校任教后,他一直在这方面努力着。课堂上,张志伟一定会秉承几个教学理念,首先,无论多难的知识、哪个基础的学生,讲课一定会让学生听懂;其次,讲课的形式一定是有体系的,运用“模块化、分阶段教学”。“我的课程内容知识点是有体系的、分阶段的,每阶段的学习目标又是非常明确的,这些知识点掩盖在几个课件之下, 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听课、跟着我做东西,但等几节课下来,他们就已潜移默化地掌握这些知识点了,那一学期下来,学生也会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掌握了一大段的知识了。”

  “张老师的课堂气氛总是很轻松,而他本人也很谦逊、风趣,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地提出各种疑惑;他从不在课下给我们留太多作业,但奇怪的是,我们的课余时间又总是被这个专业占据着,这大概就是他总提起的学习兴趣养成的原因吧。”正如毕业生张华琦说的,跟随张志伟老师学习的学生,总是能根据老师提出的一个想法或方向,在课下发挥想象力寻找解决办法,而课上,学生们又总是把遇到的问题或很好的创意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和探讨,许多学生在这样无数反复的过程中,激发了自己的潜能,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正是如此,对张华琦有知遇之恩的张志伟老师,在几乎众多老师对她摇头放弃之时,却为她开启了声音设计工程的大门,也让她重拾起对未来、对自己的信心。

  “教学其实不单单是讲授知识给学生这么简单,教与学、学与思之间还存在着许多非常复杂的关系,正所谓教学辩证一体、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综合在一起的一门大学问,所以真正教好,其实非常难,需要在反复这一教学的过程中实践、琢磨、沉淀、再思考。我有一个爱好,也算是一种习惯,就是读书、博览各方面书籍,我不专为教学而读,只是出于兴趣,而能将自己吸收的东西无形中感染、影响自己学生的这一过程,是我真正想‘身教’给予学生的。”

  孤峰突起 声音设计开闯新天地

  谈到声音设计,这一至今都是很冷门、人才稀缺的专业,对于张志伟来说,却早已在六年前涉足。声音设计最初课程的雏形是多媒体声音工程,主要是为解决多媒体专业画面配音效、配乐的问题,也是为与新媒体专业的发展相结合而设置的课程。随着教学和自身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与国内声音设计专家杨杰老师的谋面,北音声音设计专业方向的建立以及声音设计专业以独立专业开设并招生就得以在张志伟老师的推进下逐步形成。

  每个新概念、新专业的起步都逃不过一个“难”字,这个专业是否能长久开设,在张志伟这里也成了关键性因素。“我教的课程很长一段时间是带有实验性的,并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要自己摸索,所以,我唯一一条路就是要把知识讲明白。”张志伟讲道。而除了教学的难度,外界的质疑,学生的基础也成为这个专业起初成败的关键。2011年下学期,在音乐传媒学院开设的音乐制作、音乐录音、影视动画配乐等专业中仍找不到自己定位,或已经对学习拾不起信心的大三学生,与张志伟老师一同开启了学习声音设计之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志伟老师耐心的教学下,在被培养起学习兴趣的同学们的努力下,音乐传媒学院仍然独领国内多媒体行业方向标,为国内、为游戏行业培养出了首批优秀的声音设计师,他们的声音制作水平虽未如国际行业那样超一流,却也让国内声音设计界翘楚翘首称赞,北音学子最终还是抢得行业、市场头筹,进入网易游戏、腾讯游戏、搜狐畅游、完美世界等这样的国内领先游戏领域,而这些人才稀缺的行业内大公司也纷纷将目光投向北音。

  “做这一行,不是偶然,还是源于自己独辟蹊径的想法和自己特立独行的性格使然,我不是技术型选手,我是靠创意取胜的非传统型选手;当技术到达一定程度时,能够胜出的还是创意。”张志伟这样讲道。

  探索新道路 用音乐和声音重塑听觉世界

  “北音校园里,只要是穿红裤子的,那个人肯定是张老师。”他的学生韩旭讲道。红色代表了自信,敢将红色配饰在自己身上的男人,一定是个自信又特立独行、卓尔不凡的人。与做涉足声音设计这个行业一样,张志伟的音乐也总是标新立异的。2008年,当萨顶顶这样艺人的音乐还未进入大众关注视线之时,他创作的既带民族、又有电子、New Age风格的音乐已相继写了五六首,曾听过他作品的音乐人有的发出疑惑表示不知所云,有的直接给予否定,但时间是证明一切最好的佐证,当张志伟的作品相继拿上各大赛事、搬上国内电视荧屏和电台时,各大公司演出经纪人也发来音乐作品甚至音乐剧目的邀约,台中两岸民乐交流、北京市大学生艺术节、央视《民歌中国》等舞台都有了张志伟作品的身影。

  “其实任何音乐从形式或者元素或者风格等其他方面来讲都不是很重要,什么音乐都可以深刻。所以我不拘泥于形式,包括常规的声学乐器、民乐等,不完全遵循各自经典适从的法则,我认为一切的这些都应为我们自己的音乐语汇服务。”张志伟自信地谈到自己的音乐。不去刻意追求风格或追求技术,只是用自己所学去辅助表达内心的东西,这才是张志伟音乐作品创作的本愿。而也正是因为他有着通晓京剧、昆曲、武术、西方古典乐、现代乐、文学古诗词等杂糅的知识背景,才成就了今天张志伟不一样的音乐作品。  

  “我之前做音乐,后来做声音,现在看来,这两者是相通的,在我这里不分家,音乐里有声音,做声音也可以做音乐,更何况游戏中音效、音乐不分家,都属音频。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做个听觉大师,在数字音频当中,重塑一个听觉世界,这个就包括了音乐、声音。当你对着耳机的时候,我要用整个声音来创造一个新的世界。”张志伟这样规划他的未来。

  张志伟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既喜欢声音设计这个专业、又喜欢教学的老师,常在这两个领域中游走的他,自然能感知到应届毕业生在行业中缺乏的素质,也能体会到在校生对行业内知识的渴求,所以,他在这两个行业中充当了一个桥梁者,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火炬手,“教学中,尤其是教这种靠创意的专业,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的火炬手,而不是蜡烛,但这其中,有的人接、有的人不接、或有的人接不住,所以我尽量挑一个适合他们的火炬交给他们每个人,路还是要靠自己走的。”

 

相关链接:

王高鹏:我的爵士乐最接地气儿:http://news.bjcma.com/zhxx/9374.html
莫瑞诺:开启中国爵士音乐梦:http://news.bjcma.com/zhxx/9343.html
王磊:录音与教学的二则运算法:http://news.bjcma.com/xydt/5825.html
闫世萍:科学唱法追求者 点石成金“魔术师”:http://news.bjcma.com/zhxx/5937.html
孙秀娴:辛勤耕耘三十载 满园桃李竞芬芳:http://news.bjcma.com/zhxx/8939.html
朴星旭:海归教师成长在北音:http://news.bjcma.com/zhxx/9143.html
张立敏:既虐心又幸福的造梦者:http://news.bjcma.com/zhxx/9201.html

作者:文/任燕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