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音公开课】文雯:流行演唱中的量变与质变、共性与个性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28日 浏览次数:

 

 

 

 

 

 

近日,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公开课持续进行,北音流行演唱学院爵士演唱系专业教师文雯老师《流行演唱中的量变与质变、共性与个性》在教学楼J412教室精彩开讲。

课堂上,文雯老师首先通过自然音域、分声区、混声区的概念讲解,引导同学们在了解并正确审视自己的声音的基础上去进行个人声音的优化练习:如通过小型作品进行“舒适区”过渡到“挑战区”的练习;重视轻声练习,通过“体感”获取声音的体验等。“思维先行,学会‘预判’,必定事半功倍。” 文雯老师强调,一定要用科学的练习方式进行有效的声音训练,才能通过“量变”实现“质变”。

随后,在流行演唱共性与个性方面,文雯强调:“我们要用录音歌手的标准来细化不同的作品,融汇个人不同情绪、不同理解、不同演绎,赋予作品全新的生命力。”  在她看来,作为一名歌手,尤其是有“个人特色”的歌手,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造力,需要从对作品的了解到声音上的设计、旋律线条的强弱处理、咬字力度、元音形态上的变化、技术音色的适度叠加等方面去重新为歌曲赋予新生命以及为自己的个性贴上专属标签。

最后,文雯老师强调,声乐的学习不仅仅是声音的艺术,更是大脑思维的艺术,我们要多听、多看、多体会,了解与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音色和个性处理方式,从量变达到质变,在共性中找到个性。

【课堂TIPS】

如何处理音乐作品及制造“亮点”?

1、学唱环节(把控基本音准、节奏)

2、了解编曲结构(情感层次)

3、歌词的解读(声音的选择与设计、逻辑重音设计)

4、线条 :以“小”带“大”、 以“点”带“面” 以“情”带“声”

5、适当利用技术音色(气声、怒音、颤音、嘶哑、气泡音等/调整共鸣音色(四个方向)
6、咬字:
咬字的“松”与“紧”;
元音形态的改变(调整口腔内部结构)

 

作者:摄影/刘枫 责编/郑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