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专业教师罗德文:浅析舞蹈表演中的“表情”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11日 浏览次数:

罗德文

  作者简介:罗德文,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国际舞蹈学院副教授,从事舞蹈专业教学工作。

 

  本文从分析舞蹈表情的内涵和特征入手,结合近年来部分优秀舞蹈作品阐述了舞蹈表情的三个层次(面部表情、面部与肢体结合的表情、肢体表情),并对舞蹈表情和戏剧表情在表现形式和审美角度上的异同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如何准确把握舞蹈表情的度。最后对在舞蹈教学和训练中,如何实现舞蹈表情的“心像外化”提出了个人的观点。笔者认为,“表情”是舞蹈的灵魂,表情是舞蹈的意义和目的所在。舞蹈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天性,舞蹈表情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只有对生命和舞蹈充满挚爱之心,才能在舞蹈的艺术审美中实现“心像外化、内外兼得”。

  不论在舞蹈表演中或是比赛中,舞蹈表情都必须配合舞蹈动作来更好地反映出人们内心世界。表情也是舞蹈动作的一部分,而许多舞者甚至是教师在舞蹈中忽略了这个至关重要的部分,一味地追求形体动作的技巧和优美动作,流露不出表情的舞蹈是不能被成为精品的,也将失去了舞蹈的本质涵义。因此舞蹈表情的把握是我们在学习舞蹈过程中不可轻视的内容。笔者在专业学习舞蹈的同时,对舞蹈教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如何做好舞蹈表情动作教学,引导和选练舞蹈演员达到舞蹈表情“心像外化”进行了初浅思考。

一、舞蹈表情的概念和特性

  舞蹈表情是运用舞蹈手段表现出来的人的各种情感,是构成舞蹈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观众进行舞蹈欣赏,获得审美共鸣的桥梁。舞蹈在表达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时,不仅凭借面部表情,还要人体各部分协调一致,通过有节奏的动作、姿态造型来抒发表现。因此,舞蹈表情不仅指舞蹈表演者的面部表情,更是一门肢体动作的艺术,动作节奏的快慢、力度和幅度的大小,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人物情感的变化与表达,都属于舞蹈表情。

  舞蹈运动是用肌体动作来反映人们的内心世界,面部表情则更好地配合肌体动作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惧)。由于舞蹈本身是无声运动,一切都是靠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内心世界,五官和肌肉的活动在各种情感控制下能显现出不同的变化,丰富的面部表情能给舞蹈增辉添彩。

  舞蹈由动作(空间)、节奏(时间)、表情(感情)构成,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动作与节奏都是为情感(表情)服务,舞蹈最终是用身体来表达情感的艺术,而舞蹈表情是作品风格的呈现,是作品表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舞蹈的表情来自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自然表情,经过艺术加工、提炼、美化,就变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的舞蹈动态表情。舞蹈创作者正是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的过程中,掌握生活中人们各种自然表情的特点,再经过艺术想象和创造,以舞台表情的形式展示在人们面前,形成有强烈感染力的舞蹈作品。

  舞蹈表情具有生活性。舞蹈的美不是凭空产生,以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为来源。舞蹈动作则来源于人们激动、急欲表达的感情,而舞蹈表情则是通过对各种舞蹈动作的艺术加工而形成的,是人类情感和社会生活的反映。舞蹈的人体动作、姿态、节奏等形象,都为“表情”服务,描写和反映社会文化生活。

二、舞蹈表情的三个层次

  人类可以用语言传情,但是形体动作所传递出的表情的强烈性优于言语。《诗﹒大序》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而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充分说明身体所表现出情感意味更为丰富,同时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情感外化表现的级差排序。笔者认为,舞蹈表情可以分为的三个层次:面部表情、面部结合肢体的表情、肢体表情。

(一)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也就是单纯的面部神态表演。以古典舞的剧目《鱼儿》[1]来说,作品为了微妙地刻画“鱼”这个形象,编导在编排中大量地安排单一的眼神和面部表演。其中为了表现“鱼儿”的俏皮,舞蹈中表演者做出了嘟嘴、歪头、斜眼这些较生活化的面部表情,身体与步伐的造型保持静止,只保留丰富的面部表情的变化。除了当今的舞蹈剧目,在传统的戏曲舞蹈中,这种纯面部表演的表情也尤为突出,这些表情都是对生活场面高度的艺术提炼与概括。

  在戏曲舞蹈中较为典型的动作“亮相”,亮相即行止而神不止,是面部表情的延续,最终聚集到了眼神,是眼神的扩张。在戏曲舞蹈中,特定的面部表情也有着具体的含义,眉、嘴、眼的动态都表达不同的感情,这个“动法”在舞蹈中也更为具体。以维吾尔族舞蹈为例,眼睛的表现力就非常丰富。如“挑眼”,具有多种不同的情感表现含义,如:快速挑动可表现俏皮、欢快;“慢挑”可表示爱慕、挑逗;低眼表示含蓄、害羞;抬眼表示晴朗、欣喜等等。

(二) 面部与肢体结合的表情

  第二层次的表情,即我们面部与肢体结合的表情,这也是舞蹈中我们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面部和肢体相融合,两者处于同一种状态,同一个境界中。两者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这一点在古典舞剧目《胭脂扣》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开场的一幕,演员脚下高半脚尖轻盈的步伐配合着上身高傲的姿态,面部带有轻视、自满的表情,这一开场就营造了作品中的时代和环境的氛围,也为塑造人物的特殊性奠定了基础。作品在许多细节中也突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表现生气,主人公便出现愁眉紧锁、抓手、抽搐等等小动作,这些细微的动作都是对生活的真实描写;到作品的高潮,主人公在极度痛心的时候“冷笑”伴随一手捂住胸口的动作,这并非是从心底的笑容,而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失望和落魄的心情以及对这个世界的不满与愤慨,主人公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已经濒临绝境,明白淡然才是最好的选择,最后只有坦然面对。

(三)肢体表情

  到第三层次,肢体表情发展至情绪表演,最终完全的表情内化,看不到面部的表情,面部及肢体化为一体。以中国古典舞《风吟》为代表,这个作品完全是自我体现,作品中没有描述具象事物,而是抽象的情感表现以及内心感情的抒发。这个作品从内容上是抒发人与自然永恒发展的主题,强调舞者身体的失重感,以“圆”为主导,将身体解放、融化,让观众看不到棱角,技巧也在作品中巧妙地与动作结合,面部表情与身体表演处于同一境界之中。舞者在舞蹈中没有被“形”所禁锢,充分地运用动势将有形的肢体化为无形的意识线条,令人看起来无处不和谐无处不完美,这就是纯肢体舞蹈表情的特征。

三、舞蹈表情和戏剧表情的异同

  因戏剧表情比较自然,更贴近生活,因此容易被人理解。舞蹈表情与戏剧表情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诸多方面的差别。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可以帮助舞蹈演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舞蹈表情,更深刻、贴切的通过舞蹈作品表达感情。

(一)表现形式上的异同

1.舞蹈和戏剧表现形式的异同

  作为两种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舞蹈表情和戏剧表情都是为作品的呈现所服务,是一种将内心情绪外化的艺术活动,也都是通过艺术修饰来挖掘人们情感的表现。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两种艺术形式对作品的叙事方式、舞台设计与表演所结合的效果不同。戏剧主要依靠演员的说话或歌唱,而舞蹈则是用演员的形体动作去完成创造角色的任务。动作与言语,分别作为舞蹈与戏剧的基本艺术形式,必然使舞蹈重在表情而戏剧长于叙事,这是它们的另一个重要区别。由于两者的侧重不同,直接影响到演员的表情释放所产生相应的效果。

2.来自舞蹈实践的感悟

  笔者曾参与音乐剧《弘一法师》的排演,在此过程中,以一名专业舞者的身份切身体会和细致观察了音乐剧中的舞蹈表演,对于二者之间的差异感受颇深。在排演过程中,通过深刻体会剧中戏剧大师表演的深厚功力,给观众呈现的是生动、具体、自然的舞台形象。而更让人钦佩的是大师对表情表演的自如掌握,这些表演都是对生活的再现,每一个神情都十分贴切,每一处转换都非常自然,恰到好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拿得准”。我们最难也最需要学习的也就是要掌握这个度:作为音乐剧中的舞蹈演员,既不能像在舞剧中的一样翩翩起舞,也不能用戏剧中的演员那样偏向于生活化的纯表情表演的方式来处理。这需要我们恰当的把握好其中的差别,既要间于两者之间,也要涉及到两个领域的表演方式,两者结合,相互补充。要弄清楚什么时候需要舞蹈表演,什么时候又需要转换成戏剧表演,这点甚为关键。

(二)审美特征上的异同

  舞蹈与戏剧中演员的表情表演都是表演最重要的基点,都是作品展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不同有以下两方面:

1.表情表演的夸张程度

  “表现性是舞蹈作为艺术的首要意义。”舞蹈的意义在于它的每一个动作本身,而这些动作是表现性的,不是叙事性的。因此舞者需要在舞蹈之中打动观众,因而舞蹈表情相对略微夸张、更具表现性。而戏剧中的表情表演主要为叙事服务,令人印象过分深刻往往反而不可取。

2.表情表演的侧重角度

  舞蹈表演中,主要是以肢体的韵律感传达到面部,并生发出所对应的表情,而戏剧表演更多的是以面部情绪夸大再配上相应幅度较小的肢体表演。戏剧表演的表情表现较丰富,相对而言舞蹈表情表现的部位较“具体”。戏剧表演更以生活现实表现为主导,很直接的反映出所表现的主题,选取的题材也更为生活化,表现内容较具体。在舞蹈表演中,较多的是表现的一种意向、意境,或是一种状态、情绪。

四、舞蹈表情的“心像外化”

  舞蹈表情是舞蹈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表情不仅在舞蹈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单一的组合中也有体现,教学中围绕“位”“姿”“气”“情”这几个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其中所指的“情”就是要通过舞蹈来“表达情感”,即要求受教者要带着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表演,做到即景生情、入情入理、含情塑形、情真意切、一往情深的境界。舞者的身体只是表现上的工具,当其做出动作,形成某个姿态时,最终目的是去表现特定的思想和感情。做好表情动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引导和训练:

(一)用心感受舞蹈的音乐情绪

  舞蹈动作和面部表情是借助于音乐的旋律、节奏来体现,不同的音乐也反映出不同舞蹈的风格特征,产生不同的情绪,让音乐来激发内心的情感,音乐伴奏中的间隙或暂时的停顿,同样是一种音乐节奏的处理,通常突出惊讶和紧张的场面时,成为“哑场”或“静场”。情感是人们的心理反应,只有当你的情感随着音乐的不同变化时,必然在舞蹈中产生一系列的表情动作,如:眼睛、嘴巴、鼻子以及面部肌肉等等。舞蹈中面部表情,运用面部肌肉和面部器官表现所产生情绪的变化。特别是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表达了人的内心世界,一个舞者的修养、舞德和气质就是从眼神里反映出来,所以舞蹈中表情甚为重要,在舞蹈表情中,眼神的表情常常又起到“领神”的作用。

(二)用情体会舞蹈的文化内涵

  舞蹈表情是个人表情的艺术化和美化,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舞蹈的人体动作、姿态、节奏等形象,都是为表情服务的,是描写和反映社会文化生活的。只有深入观察和体验生活,善于感受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文化氛围人们的心理特征,用心体会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掌握生活中各种人物自然表情的特点,再经过艺术想象和创造,才能形成有强烈感染力的舞蹈表情。

(三)刻苦的肢体和面部训练

  在舞蹈中,人的内心感情必须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抒发和表现实现。人体各部分是否能协调一致,对动作节奏的快慢、力度和幅度大小是否能控制自如,姿态和造型是否和谐、有美感,面部表情尤其是眼神能否准确到位等等,都决定着舞蹈表情的最终艺术效果。而这些都离不开刻苦的反复练习,不断调整。

(四)怀有对舞蹈的挚爱之心

  舞蹈是美的艺术,在练习舞蹈的过程必然是艰辛而漫长的。对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怀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心像和肢体、表情的完美统一。优秀的舞者应当是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应当是胸襟宽广、善良宁静的人。在舞蹈创作去表现对于生命、对于舞蹈的挚爱,才能真正实现形体运动的情感含量,提升形体运动蕴涵的审美价值,真正实现“心像外化,内外兼得”。

【参考文献】

  [1]杨仲华、温文伟.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9.

  [2]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56.

  [3]杨辛、甘霖.美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6.

  [4]史泓.舞蹈形体运动的情感动因的分析.美学研究网(http://www.aesthetics.com.cn/s45c1129.aspx)

作者:文/罗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