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影视戏剧学院播音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
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影视戏剧学院播音主持系专业教师
【本文获得第四届北京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教育科学论文三等奖】
播音主持专业语言表达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其语言表达的精髓和授课形式也是我们课堂中所应继承的。如在创作技巧和方法上,主要侧重于研究从备稿到播出过程中,播音语言表达的基础理论。可以概括为:首先要认真备稿,有的放矢;依据稿件,具体感受;利用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等内部技巧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再综合利用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外部技巧,遵循播音表达的规律,运用积极自如的话筒前状态,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有声语言,以及在授课形式上采取的“专业大课+专业小课”的授课模式等。这些优秀的创作技巧、方法和有效的授课形式都是我们在进行有声语言的创作和教学时所坚持和继承的。
随着传统媒体的不断创新以及新媒体对市场的占领,媒体对于从业人员的需求也深深影响着与媒体联系比较密切的播音主持专业。所以教学工作也应该从实际出发,依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要做适当的改变。而这种改变首先表现在课堂的教学改革中。对于播音主持专业语言表达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表达教学与多媒体的融合
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方便了大众的生活。在高校教学中,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应用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教学。从教学手段上的创新到课堂中的互动,多媒体也无处不在。同时多媒体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同样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在语言表达的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如幻灯片和音效,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语言表达课程的学科框架,更为通俗的了解表达技巧的理论定义,从而更好的与自身创作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播音主持专业语言表达的课堂中,学生在进行朗诵训练时,由于自身阅历的原因,很难去驾驭一些作品,尤其是受困于情感的表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启发和播放相关朗诵作品的影视资料等内容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内涵。学生在观看与该训练作品相关的影视资料时,那一刻被调动的情感是最为真实的。学生带着被启发出的真情实感与训练材料相结合,理解才是深刻的。语言表达训练中所讲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髓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接受。
语言表达的课程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大课和小课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大课精讲语言表达的专业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而小课则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再由老师进行个别指导。同样,智能手机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对于我们课堂教学也带来很大的启发。现在大家都在使用的“微信聊天软件”,不仅方便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在语言表达的教学中如果运用得当,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每个小课组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聊组,大家可以在课下随时交流心得体会,老师也可以在群里布置和收发作业,及时对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回复。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智能手机也可以安装很多简易的录音软件,这些软件都可以进行简单的剪辑。课堂上如果教师采用表达训练和录音相结合的形式,学生在表达的时候不仅能够提高每个人的效率,同时也可以听到自己的表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该重视表达训练中录音的作用,因为人们平时听到自己的声音以及对自我声音的感知往往是不客观的,因此只有不断的听到自己的声音,通过对录音的检视才能对本人声音的实际情况形成一个客观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
二、语言表达教学与实践的融合
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属于“口耳之学”,语言表达课程更是如此,因此教师的专业示范很重要。很多教师本身就在一线,积累了多年的实践,示范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引导,也是一种激发,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慢慢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创作。实践对于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来说是更是不可或缺的,课上每个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训练时间,课下还要有相应的练习作业,并且教师要依据每个人的情况进行指导。教师的实践对于学生的指导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自身实践的机会,增强创作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实践的作用就更加毋庸置疑了。播音语言表达课程的实践,在课堂内外都可以加以创新。如课堂内每个专业小组学生都可以不定期的举办各种主题的朗诵会,或与其他小组以组合的方式举办朗诵交流会。如“致青春”、“母亲颂”、“师生情”等主题,针对不同的主题大家可以一起交流创作心得,分享彼此的创作经验,从而让学生 “知彼知己”,为下一步的教学安排打好基础。
不同年级、班级之间等也可以采取汇报或“语言表达沙龙”的形式来丰富和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学校可以开展丰富的校内、外实践活动,给学生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平台和机会,检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比较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案。比如:每个月开展一次会课,每学期开展一次辩论赛、演讲比赛、朗诵大赛和主持人大赛,学期末时开展专业汇报演出,让每位同学找到发挥才能的舞台。
中国传媒大学徐树华老师在相关文章中提到,自2011年开始,每天早晨7:00---8:20云南卫视都会播出由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和云南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早间资讯类节目《新看点》,其中在北京演播室制作的《主播新鲜看》板块由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师生独立承担制作。这次合作既打造了一个传媒亮点,也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新亮点,为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例。这样的合作模式给了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一个全新的启发,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思路。主持一线不仅是播音专业学生最向往的地方,也同样是最锻炼能力的地方。语言表达课程也同样可以采取类似结合的方式,比如加强与网络视频网站的合作,为不同单位、机构的舞台演出提供节目资源等等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和总结语言表达的规律,提高创作能力。
我国播音主持界一线中各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如白岩松、杨澜、崔永元、孟非,可能很多观众喜欢他们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白岩松的严谨、崔永元的幽默、杨澜的知性。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语言表达作为播音专业的基础课程,只有她过关了,才能更好的为以后的节目主持课程乃至胜任播音主持一线做准备。只有注重播音语言表达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课堂教学效果。
三、语言表达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一) “汇声绘色的表演”
表演艺术中的表演元素分为“五力”:观察力、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应变能力;还讲究“六感”:分寸感、幽默感、信念感、节奏感、形象感、真实感。表演就是要让表演者做到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情上,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而播音语言表达同样需要这些:备稿时认真理解体会,增强对文章的感受,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感受力,把握好分寸感、节奏感,结合表达目的,赋予一定的感情色彩(这也是一种表演)。将稿件的内容传达给受众,要有真情实感、要“玩真的”。齐越老师说:“播音员和演员同台朗诵,效果很好,我很支持这种方式。通过参加朗诵会,我感到,我们的播音员的语言功力在有些方面不如演员,声音送的不够远,声音的力度和弹性都比较弱。当然演员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分寸不贴切,表现过分夸张,使人感到不够真实,所以,播音员和演员要交朋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1]这种相互学习,除语言之外,表演中的眼神、手势、表情等副语言的运用对我们也有借鉴作用,当播音员主持人走出狭小的空间,到舞台上、镜头前,更需要语言的配合使用。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主持人绘声绘色地主持节目,也是在一种规定情景下的表演,只是表演形式和表现手段的不同罢了。
(二) “跌宕起伏的台词”
播音语言表达和台词都重视普通话的学习和声音的训练,这就要做到语音标准,呼吸及发声方法的准确。在创作过程中,都具备相应的语言意境,对所要表现的场景进行虚拟化的设置。不论是播音主持还是演员的台词, 首先要对作品充分理解 ,然后在头脑中进行丰富想象、设定立体场景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节目和角色定位。何种场景应该运用与之对应的情绪、语调、节奏,怎样更好地控制声音使表现更有张力。基调定准了,才能使表达更到位、更准确。其次,语言的表达要赋予一定的感情色彩,传情达意准确。而台词的训练对播音语言表达的影响和意义就在于:全身心地把自己当成是这个角色,进入规定情景当中,来完成人物的塑造。每一次做节目都像是在完成一次演出,播音员主持人在做节目时是双重身份,就像是舞台上的角色和角色中的自我是一样的。只有富有人情味,情感味的大众传播活动,才能更好地吸引广大受众。坦率真诚,和善质朴的情感化语言是缩短主持人与受众心理距离的最佳途径,始终保持一颗真诚坦荡的心对待每一位受众,以“情”为先导,与受众进行直接、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这样的主持人才能被广大受众认可,才能被受众支持。
(三) “富于音乐美感的声乐”
声乐学习通过训练气息控制、口腔控制、共鸣、音域等,增强对声音的驾驭和掌握能力。这门课程帮助播音语言表达拓展声音的弹性、增强表现力、扎实用声功底。“当声音的控制调节能力越来越强,控制的熟练度越来越高, 可控范围越来越广, 调节的分寸越来越精细, 也就是声音这个工具被打磨得很圆滑, 声音这个兵器被训练得挥舞自如的时候, 声音随着思想感情而变也就越来越自然准。”[2] 有人说“音乐达到了艺术的最高理想,如果美育是教育中的一项项目,美育的最好工具就应该是音乐。”[3] 让音乐情感体验唤起学生的内在感受,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创造美、表现美,进而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这样,既提高了声音的表现力,以及学生播音创作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同时又增加了学生的艺术技能。
(四)“准确传神的形体”
美国雷·伯维泰尔教授的研究表明,当人们面对面交流时,语言传播只占总体传播的35%,而形体传播则占65%,所以培养形体表现力非常必要。形体语言在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感情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有声语言相互补充共同传情达意。如果形体语言运用得当,对有声语言具有强化、补充、丰富的作用; 反之,就会削弱或干扰信息的传递。当然,明确形体语言在播音主持中重要意义的同时,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形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辅助工具,它毕竟只是完成表达任务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标。一切形体表达是播音主持的副语言,处于从属地位,不能过度地夸大形体语言的作用,本末倒置。因此,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形体训练旨在通过对形体有针对性的训练,着眼于提升学生对形体艺术的审美品位,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仪态和举止,提高运用形体语言跟观众进行交流的能力,使之在出镜后恰如其分地运用体态语言来丰满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准确、生动地运用体态语表达情感、传递信息,从而优化传播效果。
因此,在训练播音语言表达时,除借助播音本身的训练技巧、方法外,还可以适度借鉴表演的手段,加入台词的内容,把声乐和形体的训练效果融入到播音课堂中,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又提升综合表现力。
结语
播音主持专业语言表达课程作为教学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多媒体的融合、与实践的融合以及跨学科的结合都是随着学科的发展而提出的可行性的建议,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创新可以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思考,真正为传媒一线输送更多合格的播音主持人才。
参考文献:
[1]齐越.《献给祖国的声音》[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p60
[2]赵俐.语言用声能力的唤醒与充实——播音主持发声教学法探讨[J].现代传播,2010年第8期,p122
[3]朱光潜.谈美 [M].金城出版社,2009,p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