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和产业化背景下的影视传媒教育创新

发布日期:2007年02月01日 浏览次数:

[摘要]

  影视教育是电影电视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它反映着影视产业的发展实践,而作为一种制度形态,它又以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支撑乃至左右着影视业的发展。高素质的人才是影视业繁荣的基础,这一点已被历史和无数影视大国的经验所证实。如何来培养高素质的影视人才,这也是我们所有影视院校专业所面临和所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传媒教育 多元化 产业化专业定位 课程设置

  近几年来国内大学的影视专业教育越来越红火。据不完全统计,除了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广播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外,已有300余所高校设置了影视相关专业,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工科类院校。单从数量看,面对国内这个大市场,这个数字并不多。但从影视专业的师资力量、技术含量和设备要求来看,问题也许就多了。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日渐放开,中国影视高等教育也正面临着国际教育集团的潜在挑战,同时,本土影视教育体系内部机制循环也面临迫切压力。另一方面,我国影视产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也迫切需要我们的影视传媒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革。因此,我们应参照影视行业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语境,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影视传媒教育的创新教育体系。

 

背景分析

  新的时代背景,我主要讲两点:多元化和产业化。所谓多元化,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影视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二是影视产业面临多元文化的发展语境。对于前者来说,随着时代发展,影视早已不是高深的学理研究的领域,它更多成为普通百姓生活中自然面对和评点的一种存在对象.影视对生活的影响相当巨大,因此影视教育已经不局限在校园院墙之中,而是有更为广大的概念.面向大众的影视教育肯定是综合的,传媒化的。影视产业的发展,除了需要专业的精英人才、创作型人才,更需要大量服务于这个行业的普及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而影视产业链各环节的完善、进步,对培养人才类型的多元化、专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影视节目的策划、生产、制作、播出到影视节目的经营、管理,不仅为我们向外输出各类型人才如编导、摄像、策划、后期制作等提供了空间,也使我们更应注重培养一专多能、市场稀缺的人才。这一切都要求我们要构建复合化、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影视人才教育体系,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

 

  另一方面,影视产业所面临的多元文化的发展语境,要求我们要更加具有国际化的眼光和视野。随着全球化的经济交往和信息传播的发展,世界成为一个互动的网络,环环相扣、息息相关。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多元文化的相互影响与渗透、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传统影视教育和制作受到极大的影响和冲击。在世界著名大学以各种方式登陆中国教育市场的同时,我们的民办教育不仅面临与公办教育的竞争,也必须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直接参与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竞争与合作。来自于本土和国际的双重挑战要求我们的影视教育体系有机重构,在本土化氛围中优化教育资源,找到我们创新与发展的新坐标,即面向世界、面向大众。此外,国际化意味的不仅仅是一种背景,而且是一种动力,我们必须在现代世界背景下去认识自身的问题,通过科学的引入他国发展影视艺术教育的经验和理论,在对照、比较的基础上调整课程设置,制定更为严谨、力求与国际接轨的教学计划。必须立足影视学科前沿,建设和发展具有国际水准和民族风范的现代影视教学科研体系,要“突破教育时空”,“建构数字化、影像化、社会化学习时空”,创新教学科研理念,建构互动式学习型团队。

 

影视传媒教育体系的创新

  处理和把握好几对关系:艺术与技术的关系;技术本体与素质本体的关系;艺术与市场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一、专业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
    谈到影视教育体系建设的问题,首先应该明确的就是影视教育的定位。我们的教育到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现在,影视教育大体呈现出两种发展态势,一是培养立足于影视专业的精英人才,一是培养服务于我国影视行业的普及型人才。作为民办教育,我们都很明确,培养服务于我国影视行业的普及型人才,注重学生的职业训练是我们的基本定位,也是我们教育资源的发展空间和优势所在,但是与此同时,因材施教的原则应该坚持到底。

作者: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