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运河有戏”演出季开幕演出圆满举行,奏响副中心文化强音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13日 浏览次数:

戏剧温暖城市,艺术绽放芳华。6月13日上午“近悦远来 活力通州”2025“运河有戏”演出季开幕演出活动在梨园主题公园璀璨启幕。来自市级相关部门、通州区各级领导以及北京艺术中心、开心麻花、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等众多文化领域的知名单位嘉宾,共同见证这一高光时刻。

品牌沉淀,文化名片愈发闪耀

“运河有戏”作为通州区匠心打造的区域性文化演艺品牌,自诞生起便承载着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北京市“演艺之都”建设和“大戏看北京”工作部署的重要使命。历经两年砥砺前行,已锐变为展现副中心城市活力形象的金名片。两届“运河有戏”演出季成绩斐然,线上话题热度强势突破10亿次,在网络空间掀起文化热潮。在剧目孵化上成果丰硕,《北上》《盛世运河》《燃灯塔之谜》《运河清风图》等一大批具有浓郁副中心特色的原创佳作应运而生。这些作品深挖运河文化内涵,将古老的运河故事以崭新的艺术形式呈现给观众,累计举办精彩演出2300余场,惠及观众290万人次,创下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的佳绩,充分彰显出该品牌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与艺术感染力。

领导致辞,回顾展望引期待

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侯健美发表致辞,系统阐述该文艺惠民工程在提升城市软实力中的重要意义。她指出,“运河有戏”品牌作为通州区文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是副中心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通州区通过机制创新持续推进副中心演艺集聚区建设,实现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演艺空间能级显著提升、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2025 “运河有戏”演出季在传承既往经验基础上全面升级,以 “三节两季”为核心架构,整合优质艺术资源,精心打造高雅艺术、歌舞艺术、曲艺荟萃、精品大戏、特别剧目、惠民演出、“新空间·新演艺”7大展演单元,陆续推出1600余场涵盖10余个艺术门类的精品演出,其中千余场公益演出将切实惠及广大市民群众,着力营造“移步即舞台、转角遇艺术”的沉浸式文化体验。

侯健美部长在致辞中展望副中心文化建设新图景。运河之畔的通州,正全力绘制全域全季全时的文旅画卷,众多文化活动和项目精彩纷呈。全新的三大文化设施滨河空间在2025北京国际电影节“水上红毯”活动中惊艳亮相;以开漕节为渊源的大运河文化推广活动唤醒千年漕运记忆;蓄势待发的大运河音乐节也将点燃城市激情。“‘运河有戏’演出季既是对千年运河文脉的深情回望,更是展现城市副中心文化活力的时代篇章。”侯健美部长诚挚发出邀约,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自盛夏至金秋相聚运河之畔,共同见证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深度交融,感受艺术为城市发展注入的蓬勃活力。她同时呼吁各方持续支持副中心文化建设,携手推动“运河有戏”品牌迈向更高水平,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戴迎春表示,在本次演出季上将推出《大运河飘来的歌》《运河唱新》《运河华章•中国红》等原创精品剧的首发首演。在全区文化馆、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呈现近千场涵盖京剧、豫剧、评剧、折子戏等传统戏曲及非遗展演,把艺术送到居民“家门口儿”。

宣传片震撼发布,新空间授牌添彩

在热烈的氛围中,2025“运河有戏”演出季宣传片精彩亮相。从高雅艺术的庄重典雅,到青春戏剧的活力四射;从新曲艺的创新演绎,到儿童剧的趣味盎然,无一不让人对即将到来的演出充满期待。通过宣传片,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本次演出季规模的宏大、内容的丰富以及形式的多样,充分彰显了副中心在文化演艺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和独特魅力。

随后,新认定演艺新空间授牌仪式举行,为副中心的文化演艺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新的演艺空间将成为未来文化活动的重要承载地,标志着“演艺+空间”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

启动仪式点燃热潮,文化征程正式启航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属启动仪式,在全场观众的共同见证下,领导与嘉宾共同启动2025“运河有戏”演出季。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演出季各项活动将全面展开,也预示着未来数月里,副中心将沉浸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之中,为广大市民带来无尽的文化享受。

音舞诗剧精彩上演,运河文化精彩呈现

夏日周末音浪季之原创音舞诗剧《大运河飘来的歌》在“运河有戏”演出季开幕现场首演首发。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和天津传媒学院的演员们以运河为线索,串联起沿河南北八省市的民歌和舞蹈汇聚成音舞诗剧《大运河飘来的歌》,为在场市民观众带来了一场跨越2500年运河历史的文艺对话。

《大运河飘来的歌》由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天津传媒学院联合创排,以“寻歌者”为叙事主线,沿运河采撷南北民歌瑰宝,创新融合音、舞、诗、戏,‌南北共鸣,从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婉转,到河北民歌《对花》的欢快,再到北京小曲《探清水河》的京韵,展现运河文化交融之美。苏州评弹、采茶舞曲与现代舞美技术碰撞,勾勒出一幅流动的“运河文化长卷”,以艺术为载体,传递“运河连接古今、沟通南北”的精神内核,引发观众深切共鸣,深受好评。《大运河飘来的歌》背后凝聚了学院对大运河文化的持续关注。学院于2018年就出品了音乐剧《天地运河情》,在2024“运河有戏”演出季推出了交响合唱音乐会《盛世运河》,演出季给予了学院更好展现成果的舞台,也为以大运河和副中心为主题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为通州区2025“运河有戏”演出季的核心之一,由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与天津传媒学院联合承办的夏日周末音浪季已于4月启动,率先与观众见面。自4月19日首场演出以来,音浪季在“临河里地铁站”周边打造了路边音乐节和公园音乐节两大活动,以两周一期的频率已进行了5场风格不同的演出。演出以 “艺术 +文旅+惠民+全媒” 四位一体的创新思路展开,其中既有“盛世运河”交响合唱音乐会,也有嘻哈•电音<EDM>周末派对,风格多样适应不同人群。加上表演位于梨园主题公园,临近韩美林艺术馆,为周末到通州游玩的观众增加了一条独特的音乐文旅路线。

持续发力,“运河有戏”未来可期

开幕演出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整个演出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下来的时间里,2025“运河有戏”演出季亮点纷呈,为品牌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原创精品打造方面,充分发挥“运河有戏”演出联盟作用,从19家机构申报的52个孵化项目中,择优培育《大运河飘来的歌》《运河唱新》等5部精品剧目,并于6 - 10月在副中心首演首发,深度挖掘运河文化魅力,展现副中心活力。惠民举措不断升级,依托全区文化馆、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等基层阵地,举办近千场群众性文化活动,涵盖京剧、豫剧等传统戏曲及非遗展演。推出“运河有戏”青年戏剧联盟,为青年艺术人才提供成长平台。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发放数千张惠民演出票,真正做到艺术全民共享。

随着演出季各项活动的逐步推进,“运河有戏”品牌将不断拓展文化影响力,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未来必将持续绽放光彩。

千年运河奔涌不息,激荡着古今交融的文化回响;艺术星火点亮副中心,绘就全民共享的时代画卷。2025“运河有戏”演出季,以原创精品为笔,书写运河文脉的崭新篇章;以惠民之举为墨,渲染城市生活的艺术底色;以青年联盟为纸,铺展文化传承的无限可能。当音乐的即兴韵律碰撞运河的悠悠水韵,当戏剧舞台的悲欢离合映照副中心的蓬勃生机,这里不仅是艺术的殿堂,更是每一位市民心灵的归处。我们诚挚相邀,共赴这场跨越四季的文化之约,在剧场与演艺新空间的光影流转中,触摸文化发展的脉搏,让艺术的璀璨光芒,照亮每一个热爱生活的灵魂,共同见证“运河有戏”在时代浪潮中铸就不朽传奇!

作者:摄影/耿军 编辑/王宁 责编、终审/郑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