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北音之润物有声
—— 代《北音传奇》序
花季雨季是形容十六七岁青春期孩子的年龄。16岁是“花季”,17岁是“雨季”。花季雨季是最美好、最活泼、最灿烂的时光……生命走到青春时节,也就是到了最灿烂的季节。
以上这段文字来自网络,我只改了一个字,如果用拟人化的方式来形容的话,今年恰逢北音创立17年,也已经走出花季,进入雨季。诗圣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有“好雨知时节和润物细无声”的名句,北音是一所艺术院校,在好雨润物的同时,肯定要发出铿锵之音,声振寰宇,她向世界宣告,万余名学子铺就的北音成功之路已经坦荡扎实、坚不可摧,构成了一部艺术教育的创业史话——北音传奇。与此同时,每一位学子的成长历程也为这个传奇注入了生命和灵魂,北音传奇应该是北音人多年奋斗的丰硕成果和北音精神的生动体现。
说到北音传奇,就必须要说到这个传奇的“始作俑者”——北音的创办人李罡院长,他是这个传奇的中流砥柱,亲手缔造了这个传奇中的每一个细节,而他自己也就成了这个传奇中最大的传奇。有时候偶遇到他(我特意用到偶遇这两个字是因为我们除了开会能见到他,其它时间他都在忙来忙去,像一只工蜂一样永远扇动着不知疲倦的翅膀),既然是偶遇就一定会有回忆和感慨,北音传奇的历史画面就像电视回放一样一下子倒退了20年。
1990年夏季,一个从大学讲坛上走出来的青年教师——李罡(当时有许多人不认识这个象征北斗星的罡字,谑称“李四正”),代表长春市参加了第四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他从众多明星大腕的搏杀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通俗组三等奖的优异成绩。我为什么用了“搏杀”这个有些血腥的词,是因为这次比赛是青歌赛历史上诞生明星最多的一届,竞争空前惨烈,许多我们熟悉的著名歌手都是洒泪赛场,铩羽而归。宋祖英、朱哲琴、张咪、解晓东、蔡国庆、陈红、张强、李丹阳、万山红、吕继宏、刘玉婉、梦鸽、刘斌、罗宁娜、吴琼等都出自这一届,被称为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最牛的一次比赛。
当年的李罡清秀俊雅,身高1.78米,是个典型的大帅哥,有了许多拥趸,当时坊间已经传出“南张行、北李罡”的说法。挟此次比赛成绩本可在歌坛上闯荡一番的他,却一头钻进了电视台的演播室,当起了主持人,接连录制了“通俗歌曲演唱技法”和“卡拉OK跟我唱”两档电视节目,分别在中央电视台和部分地方电视台播出,给当时的电视教育节目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他一边教唱一边弹琴,有时候还打架子鼓,声情并茂,风格独特,博得了一片叫好声,分别获得两项国家级大奖。与以上两档电视节目同名的书籍也出版发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忙忙碌碌的三年时间转瞬即逝,很快就到了1993年,又是一个夏季,这一年在北音的历史上应该被称之为“北音元年”。
可能是由于做过几年大学教师的缘故,也可能与学生有一种不解之缘吧,离开了讲坛的李罡一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教师情结,就在这一年,雪片一样飞来的读者和观众来信沉甸甸地摊开在李罡面前,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请求:办个培训班吧,我们想跟您学唱歌。或许是前面提到的教师情结,或许是受到了这些信件的感动,也或许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什么原因,就在这一年,李罡倾尽所有积蓄,创办了“北京通俗音乐培训中心”,并得到了北京市教委(当时是教育局)的批准,正式开始了17年艺术教育的生涯。
17年,一个“呱呱”坠地的生命到了“雨季”的年龄;17年,一棵弱小的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17年,“北京通俗音乐培训中心”早已脱胎换骨,化身为“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和“北京市现代音乐学校(北音附属中专)”,发展成为北京最大的艺术院校,拥有近万名师生员工,在国际、国内都有较大影响的全日制高等教育机构,创造了中国艺术教育领域一个叹为观止的传奇。
《北音传奇》作为展现北音学子成长历程的纪实性书籍,已经出版过一辑,纪录了60名北音毕业生的人生经历和目前所取得的成功业绩,执笔者是我院新闻中心主任吴坤,她原来在党报工作,所以写作中既有着报告文学的特色,又渗透出些许传记文学的风格,读起来很有些嚼头,已经有许多读者喜欢上了这本书。
在审校《北音传奇》稿件的时候,一个个学子的音容笑貌就像一张张泡在显影液中的相纸一般,在字里行间逐渐清晰、高大起来。他们中许多人的中小学都是在充满艺术理想的憧憬和躁动中匆匆而过,“花季”“雨季”也是在父母的严控下化作了回忆,直到进入大学校园,才有机会在老师的协助之下为自己的人生做出规划。如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帮助自己的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再帮助他完成人生规划的合理设计,那么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成为一个传奇。《北音传奇》的每一个故事里,都饱含着学子的刻苦努力和教师的辛劳敬业,我们无法计算每一个成功学子的身后,有多少教师做出过什么样的奉献,其实成功就说明了一切,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一个伟大的传奇!
此次《北音传奇》第二辑专门成立了写作小组,由吴坤主任牵头,融入了新闻中心的两名编辑,都是毕业于名校新闻专业的高材生,我想一定会有新的写作风格奉献出来,以飨读者。
就在这一辑《北音传奇》即将付梓之际,吴坤主任急匆匆找到我,希望我能找一位有影响力的大人物来为本书作序,以提升影响力云云。这是当前出版界的一贯作法,本无可厚非,可是掐指一算,离排版只有几天的时间了,哪一位有影响力的大人物会接这个事,没办法,只好由我亲自操刀,借北音进入17岁“雨季”之时,草写此篇小文,是为代序也。
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副院长 李 平 2010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