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对校外租房说“不”

发布日期:2004年10月18日 浏览次数:

  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高校加强学生住宿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对已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应要求其搬回校内住宿,对极少数坚持在校外租房的学生要逐一登记并向学校备案。大学生选择校外租房原因何在?会带来哪些隐患?又该如何引导规范?记者近日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几所高校的师生。

  校外租房的背后: 追逐自由抑或出于无奈
  “我当时租房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找一个较为安静独立的学习环境,因为我们宿舍环境不太好,有时候非常影响我的学习和休息。”谈起在校外租房的初衷,北京广播学院大三学生杨某这样对记者说。某校一名大二男生也向记者抱怨自己的住宿条件,他说现在虽然学校不同意学生租房,但有很多人在学校里交了住宿费之后,仍然到外面租房住。

  “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在外面租房住是自己的自由。”此种观点在大学里也不乏支持者。搬离狭小拥挤的宿舍,一些崇尚个性的大学生们似乎走出了象牙塔,实现了“塔内修行塔外飞”。但是,人们不禁要问:他们真的有能力保卫这份“自由”吗?

  “租房一族”的安全: 谁来提供保障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大学生,发现他们对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知之甚少,许多人完全缺乏面对危险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

  “大学生安全事故问题已经上升到了社会问题的高度。”有着多年学生工作经验的西南政法大学教师戴勒认为,传统的观念将大学生安全问题仅仅归结为学校管理不善,把应该全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完全转嫁于学校,这样无形中带给学校巨大的压力。教育部的通知无疑为学校提供了“上方宝剑”,确实能起到一定的防范效果,但他也指出在问题的处理上不能矫枉过正,应该详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加强教育改善条件: 住宿管理不再单薄乏力
  调查中记者发现,在外租房的学生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因为宿舍硬件条件差;二是因宿舍内吵闹或人际关系不好带来了学习生活上的不方便;三是学生追求个性,希望寻求自由的空间。如何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改善学校的住宿条件,让学生不再‘因噎废食’,仅为生活细节问题就搬离校园。”北京广播学院教师顾洁认为:“从某种角度上讲,通知的执行必须以学校已经为每位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住宿环境为前提。”

  “除了加强学校住宿环境硬件建设,我们还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宣传部部长王炳林认为,学生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学习上,要珍惜大学期间宝贵的学习机会。针对有些人认为租房能得到好的居住条件,王炳林说:“大学校园里的文化氛围是在校园外面体会不到的,而且年轻人要培养艰苦奋斗精神,不能只把眼睛盯在生活条件上。”

作者: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