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FranCais | 网上报名 | 返回北音网首页 | 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 心理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Home
新闻资讯
News Report
中心简介
Introdutcion
心理专题
Topics
艺术心理
Arts&Psychology
心理探秘
Discovery
藤花书苑
Books
情感驿站
Emotion Stops
心理测试
Tests
 
 
 
 
 
当前位置: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 二级网站>> 心理网>> 学习指导>>正文内容
专家是如何炼成的
作者:心理网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经常在电视里看到一些介绍生活知识的节目。在节目中,各行各业的专家向观众解释如何用肉眼辨别假币,挑选“放心肉”,识别“翻新手机(或电视机)”……

  专家虽然将辨别的技巧教给观众,但是观众却很难成为“专家”。他们之所以可以轻松完成在其他人眼里是很困难的任务,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长期从事某个领域,在这个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最后可以将整个人的生理和精神条件锻炼和调节到一种特定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的人,可以通过所有的感官来迅速发现问题,做出判断,并能够采用恰当的方法,化解问题。

  据说,一般人的眼睛可分辨120多种颜色,但是有经验的印染师傅可以再在不同颜色的相互补充和衬托之下分辨13000多种颜色,仅凭肉眼就可辨别50种黑色。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个名字叫丁的厨工,他是宰牛领域的专家,甚至在宰牛中悟出“道”来,他的刀用了19年,宰了上千头牛,刀刃却像刚磨好的一样(《庄子 养生主》的“庖丁解牛”)。丁这样的人才,恐怕是不用担心经济危机中的工作问题吧。

  很多人批评现在的教育体制,将大学毕业生很难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责任归到应试型教育体制上。我觉得这种看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了,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包括他的家庭教育)都有需要反省的地方。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校培养学生的理念和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之间有很严重的矛盾。大学以培养“专家”的方式教育学生,瞧不起“工匠”;而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最基本条件是一个合格的“工匠”,而且越熟练越好。

  其实,没有做好工匠不可能成为专家。学校教育应更注重实际和实践;而用人单位应更具有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给予新人更多的培训和机会;最后,能不能“炼成”专家就是看每个人自己的造化了。

  文/周木贝 编辑/古玥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