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再次迈入大学校园那天起,我就开始了自己的求职之旅。有些人看到这可能会产生疑问,找工作不是研三的事,干嘛提前那么早。这还得从我的一段人生经历谈起。
上本科时,由于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直接导致我随波逐流,把有限的时间放在今天看来是那么无聊的事情上。就这样浑浑噩噩过了大学前三年,大学最后那一年当我着手做我人生的第一份简历的时候,我感觉异常失落。因为我没有什么内容来充实我的简历,必备的证书残缺不全,社会实践一栏全部空白……我由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周围的同学个个脸上洋溢着找到好工作后的笑容,而我还得过着不如意的生活,最后饥不择食“乞讨”了一份工作。
工作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大学的所作所为,觉得自己沦落到如此地步也是命中注定。后来,我加入到浩浩荡荡的考研队伍中,三年后我终于考上了心仪已久的大学,成为一名法律硕士。
由于有了前车之鉴,就有了开头第一句话。这次的工作来得如此轻松,招惹了不少人的羡慕。许多学弟学妹们慕名找上门来向我求教有关求职的经验,我都用本文首句作为开头娓娓道来……
其实,我这次应聘之路并不见得非常轻松,人家看到的大都是表面。这次之所以能过五关斩六将,突破重围,和我这两年多来“时刻战斗着”息息相关。为了这个职位,我足足准备了八百个日子,所以机遇眷顾着我也在情理之中。
在上研究生之前,我对自己做了个全方位的剖析。透视自己后既要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又要明确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都这个岁数,相信大伙对自己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不见得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看透”,因此我建议研究生朋友不妨弄个自我画像,很多时候写成文章要比脑子随便想想深刻得多。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在此我就跳过这点。做到了“知己”还不够,还需了解市场行情。我们完全可以把自己当做一件商品,如何推销出去,要市场说了算。“知彼”的途径很多,在此推荐几个供大家参考,既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你将来从事行业(甚至可以具体到某家用人单位)的用人条件,也可以询问师兄师姐来了解市场行情。就我而言,我的特色是“中文+法律”,求职意向是地级市日报。于是,我通过上面提到的两个途径找到“必备条件”和“优先条件”。所谓“必备条件”就是人家硬性规定的条条杠杠,没有这些条件基本免谈。作为一名法律硕士生,我的硬性条件就是必须高分通过英语六级和司法考试,再加上我应聘岗位的特殊性,我还得发表大量作品。“优先条件”顾名思义,就是在同等条件下,如果满足这些条件就会优先录取。还是结合自身举个例子,我应聘党报记者编辑,“优先条件”就是中共党员,担任过学生干部,多次获得奖学金。
不管是“必备条件”还是“优先条件”,我在上研究生之前一个都不满足,所以我研究生期间要干的事特多,一路走来的确很累,但确实又非常充实。英语是我的一大伤痛,本科期间连续考了好多次就是离425分这根生死线一步之遥,再加上本科毕业后教的是高中语文,所以英语学习是断断续续。趁着考研英语积累下来的一点基础,我研一上学期就报考了六级。刚复习的时候找不着北,风格和考研英语完全不同,几次模拟下来成绩惨不忍睹。后来,我边做题边反思,终于在那次顺利高分过关,了结一大心愿。
这学期,我作为业余党校的优秀学生顺利加入到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并且担当院研究生会副部长一职。现在想来第一学期过得最辛苦,既要忙于研究生会那边各种各样的活动,又要准备英语六级考试,还要疲于奔波排得满满的课程表……不过,我咬着牙都挺过来了,各项工作干得还算有声有色。同时,由于学习工作两不误,我也顺理成章拿到研究生期间第一张奖学金证书。
寒假我也无暇歇下来,自己联系市电视台实习。因为我走的是记者编辑这条路,而我又没有经过专业的新闻学习,所以电台的实习对我而言显得尤为重要。除了研一暑假那个假期我留给司法考试,其他假期我都去报社或电台实习锻炼。这些社会实践为我后来找到这家党报增加了筹码。人家看重的是我丰富的实习经历,我较那些从书本到书本的应聘者更快、更好上手。
司法考试经过那个骄阳似火的夏天考验终于修得正果。和那些本硕都学新闻或中文的同学相比,我的优势显然可见,再加上我有几年一线高中语文从教经历,所以我丰富的阅历也打动了主考官。
我还特别留意各种各样的征文,小到学校内部大到全国范围,我都乐此不疲,不浪费一次练笔的机会,终于有部分作品登上《中国教育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等国家级报刊。这些饱含心血的作品也给我的简历增色不少。
就这样忙碌了两年多,不是瞎折腾,而是带着目标前进。两段截然不同的求职经历告诉我,没有方向的努力是白努力。结合我自身和身边同学的例子也说明,目标越明确,成功几率就越大。对自己没有准确定位,啥都想干,最后啥都不能干。其中的道理,看完本文不难得出。
最后,希望拙文能给还在迷惘的研究生朋友一点小小的启示。同时祝愿还在求职旅程苦苦挣扎的同学早日摆脱这种困境。
|